老祠堂喜煥新顏“香格里拉”再添彩 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連平現場辦公會側記
昨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辦公室在連平縣召開現場辦公會,由此掀起了在全市各縣輪流召開現場辦公會的序幕。
十月連平,桂子飄香。與會代表先后參觀了連平縣溪山鎮東羅村、東水村以及內莞鎮橫水村、顯村村。連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給4村的變化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當地不少村莊老祠堂舊貌換新顏,讓人欣喜。不少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說,鄉村振興就是好,村村都有新變化,家家過上好生活!
田園綜合體成熱門話題
溪山鎮東羅村是現場辦公會的第一站,該村緊鄰105國道,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田園風光秀美。在該村梁葉新村文化廣場,溪山鎮相關人士介紹了東羅村田園綜合體建設進展情況,其目的是實行一二三產業融合,以產業扶貧帶動鄉村振興,目前雛形已現。
在梁葉新村文化廣場,一塊新矗立的捐資芳名碑格外醒目,上面記載著捐資興建文化廣場的167人,捐資金額達53256.88元,年紀最大的是76歲的葉計橋老人,捐款達800元。這些熱心人士當中,除了本村村民外,還有外嫁女,更有鄰村的熱心人士。梁葉新村理事會負責人葉發仕說,全鎮以東羅村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為契機,實現以點帶面,村村秀麗,梁葉新村積極籌資建設文化廣場。
鄉村在振興,建設不停步。記者在現場看到,梁葉新村文化廣場旁邊,一鉤機正在拆除老舊危房,全部拆除后,文化廣場將顯得更大更漂亮。與東羅村一樣,溪山鎮東水村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也引人關注。在深圳南山區政協的引薦下,東水村與深圳市江蘇東海商會達成合作協議,利用當地特色生態發展田園綜合體合作項目,其中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在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預計每年該村能夠分紅5萬元。目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人每年分紅收入約1500元。
老祠堂喜煥新顏
在東水村上新屋,記者看到,一老祠堂完成了外立面改造,堂前池塘的增氧機濺起陣陣水花,銀光閃閃,把祠堂裝扮得更加漂亮。記者了解到,東水村目前已建設了8個綜合性的文化小廣場,實施村內路段兩邊“三化”工程和房子立面整治兩宗,安裝道路亮化路燈54支。目前,該村還全力配合棕櫚集團推進總投資約680萬元的新農村示范村創建項目,包括污水處理設施、Y168道山下段細壩橋和綜合性文化中心等項目。如果項目全部建成,全村面貌又將提升一個檔次。
在內莞鎮橫水村,一新建的周氏祠堂在周圍村居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觀大方。說起這個祠堂的“新生”,當地老教師周南桂喜不自勝。他告訴記者,祠堂今年10月3日正式落成,當天在祠堂里擺了40多桌。“這全是因為鄉村振興好政策,全靠黨的政策好。”
先規劃后上項目
參觀完橫水村后,與會代表來到最后一站內莞鎮顯村村參觀。該村自然資源顯著,有7000畝山林,通過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全村環境大變樣。副市長邊立明說,要加強規劃,按照功能區位來上項目,是發展油茶產業還是搞旅游,要心中有數,尤其是上項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市、縣職能部門要加強指導,搞好服務,不能缺位。
在當日舉行的現場辦公會上,邊立明指出,連平縣各級領導重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鄉村振興工作,突出黨建引領,堅持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積極開展“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示范村”工作,聚焦項目發展,建設了一批有規模、有效益、有影響力的農業、旅游、農旅結合項目,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推薦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示范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開局良好。但從現場查看,還存在不少問題,生活垃圾處理、雨污分流管網、面上村“三清三拆”工作滯后,項目建設推進慢,資金使用率低,必須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