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開展科普系列活動 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是城區文明程度的一種體現,一直以來,市科技館不斷增設新設備,并利用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志愿服務活動,深化拓展科普活動,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歡迎,有效提升了市民科學素養。
市科技館深受青睞
下午4時30分,隨著學生陸續放學,市科技館迎來了一批小客人,只見他們熟練地把書包按秩序放在市科技館的前臺下,然后在館內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科普展品,一邊排隊,一邊和同伴分享著操作的“經驗”,51歲市民李靜蘭在等待著體驗VR體驗區的孫子,也饒有興趣地觀看著場所內的科普視頻,她說,市科技館已經成為孫子下課和周末最喜歡的去處了,自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科學知識。
近年來,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和青少年能夠學習到科普知識,市科技館先后增設了“VR虛擬與現實體驗區”“3D移動影院”“公眾科學素質體驗館”等科普體驗設施。通過互動體驗設施、多媒體互動和演示設施來傳播現代科技知識,增加參與性和體驗性,給觀眾帶來“超現實沉浸、多感知互動、跨時空創想”的虛擬現實體驗。這些展品深受市民和青少年的喜愛。據不完全統計,參與此項體驗的學生和市民人數有3000多人次。
“市科技館每逢學生下課或者周末,都會迎來很多感興趣的市民和青少年進來參觀體驗。”市科技館館長藍紅波告訴記者,為了給市民和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服務,市科技館內有志愿者為前來參觀的市民提供指引,并進行科普講解。
開展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內容中,“科學普及”是測評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為了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市科技館結合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先是把科普展品“請進來”,再讓科普展品“走出去”,走進我市學校、社區進行展覽。
據了解,今年以來,市科技館組織了14場次“科普進校園”活動,受益師生達14143人次。此外,市科技館還聯合相關單位,在我市各大公園和社區開展“科普進社區”活動。接下來,市科技館還將重點面向縣區學校和農村地區,讓科技教育資源向相對匱乏地區傾斜,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
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是為了讓更多人掌握科學知識,利用科學知識普及生活,提高市民的科學素養,讓市民科學地生活。藍紅波表示,在開展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的同時,市科技館還堅持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讓市民在接受科普教育的同時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地引導市民做文明人、辦文明事、講文明話。
本報記者 吳文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