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定專治“校園惡霸”
新規定專治“校園惡霸”
嚴重校園欺凌者將被勒令退學
近年來,本是靜美之所的校園,卻不斷有暴力事件發生。校園欺凌如今也成為了威脅校園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對孩子來說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心靈上的,這種傷害看不見摸不著,卻可能給被欺凌學生造成終生的陰影。
針對這一情況,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于“惡劣”范疇的嚴重欺凌事件。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于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那么校園欺凌現象在我市嚴不嚴重?遭遇校園欺凌你會怎么處理?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大部分學生聽說過校園欺凌
近日,記者隨機采訪了河源中學實驗學校、埔前鎮第一中學、市一中的15名同學,他們之中大部分聽說過校園欺凌,有少部分甚至遭遇過校園暴力,他們紛紛表示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
陳同學在小學初中時因為長相普通,還戴著牙套,因此常被同班同學嘲笑為“鋼牙妹”“丑八怪”,因為欠佳的外貌,她在那幾年幾乎被全班同學孤立,沒人愿意和她玩,初一時還因為拿錯一名和自己同名同姓女生的升學單,遭遇該女生威脅要打她,最后被逼90度鞠躬道歉才算了事。陳同學表示,那段經歷確實給她造成不小的心理陰影,所以至今想起來都會特別難受。
而目前就讀初三的王同學則在一年前因為打籃球和另一個同學起了爭執,差點慘遭群毆。“因為當時打籃球打得比較激烈,在帶球轉身的時候一不小心把對方的鼻子撞出血了,雖然我當即表示了歉意,但對方還是一直罵罵咧咧的,甚至揚言要打我一頓。”王同學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但沒想到放學的時候,劉某真帶著一群人在校門口守著,一瞧這形勢不對,王同學沒多想,立馬拔腿就跑。
市一中多舉措預防校園欺凌
河源市第一中學為預防校園欺凌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市一中副校長張巧珍向記者介紹道,每逢有新生入學,他們首先會對學生一一進行造冊登記,了解他們的愛好、喜歡科目、性格、家庭狀況等,以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方便學校了解學生的家庭個人情況。此外,市一中還專門設立了發泄室和傾聽室,并聘請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
市一中為了進一步普及校園欺凌的法律法規,還會不定時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并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學校規定,每節課下課后,每個教學樓層都要有兩名老師和4名班級志愿者來回巡察,發現學生矛盾要立馬報告,而學校購置的300個攝像頭,幾乎覆蓋了學校的每個角落,如發生欺凌事件,學校第一時間就可以知曉,把沖突扼殺于搖籃之中。
為了應對校門外的威脅,市一中特別組織了家長志愿者服務隊,除了管制好學生的交通安全外,還會對學校周邊的社會青年進行監控,對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的物品進行清查。
需要家長與學校的共同努力
當然,預防校園欺凌,需要老師與家庭的共同配合,嘯仙中學的老師劉燕蔚告訴記者,有時候學生的思想行為出現偏差,家庭與社會脫不了關系,除了作業外,家長平時也要多在文明禮儀、紀律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教導孩子,告訴他們怎么保護自己,做好預防教育。不過她也表示,近年來比較常見的就是一些給同學起外號或排擠行為。像這類事件一般都是個別教育,如果班里有形成不良風氣的話會進行主題班會教育,如果稍微嚴重就會協同家長一起處理。
家長劉付彩霞對記者說,她也聽說了身邊不少的校園暴力,這樣的事情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是終生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為了預防這種事發生在別的學生身上,所以她主動報名了學校志愿者前來為學生保駕護航,“預防校園欺凌,單交給學校是不負責任的,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所以我也會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欺負別人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一旦遇到校園暴力,第一時間要告訴家長或老師。”劉付彩霞說道。
廣東守和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邱燕靜告訴記者,《實施辦法》明確了校園欺凌的范疇和學校對于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的處罰方法,讓校園欺凌從此有據可依,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預防校園暴力。
本報記者 劉世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