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我市《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方案》
推進工作“頂呱呱的”,可優先選拔
——解讀我市《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方案》
為緊緊抓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機遇,努力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9月19日,我市下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市鄉村振興要取得重大進展,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就行動方案的主要亮點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關鍵詞“:1+6+N”
內容:向鎮(街道)村(社區)選派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隊(組),推動“1+6+N”(“1”是指基層黨組織建設,“6”分別指精準脫貧攻堅戰、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平安鎮村建設、法治鎮村建設、文明鎮村建設、“四好農村路”建設,“N”是指各鎮村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自行開展的特色做法)各項工作落實。
解讀:鄉村振興,牽涉面廣、涉及部門多,涵蓋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方方面面,準確把握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充分挖掘鄉村的多種功能和價值,堅持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堅持多方投入、共建共享,激發各級政府、企業、社會和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
關鍵詞:選派長效機制
內容:建立選派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隊(組)長效機制。
解讀:群眾滿意是最大的政績,但檢驗群眾是否滿意,不是一時一事,而是時時事事。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尊重規律、科學謀劃,更要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故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需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長期發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張藍圖繪到底,更要靠無數建設者的接續奮斗、辛勤耕耘。
▼關鍵詞:優先選拔
內容:制訂專門工作方案,優先選拔在鄉村振興中實績突出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
解讀: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領導干部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要當好“施工隊長”,統籌協調“施工單位”和“施工隊員”,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結合實際“按圖施工”,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兌現,切實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需要建立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鄉村振興學院
內容: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設立鄉村振興學院。
解讀: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用人才新業態激活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把學院建在鄉野之中,把課堂開在田間地頭。設立鄉村振興學院可使“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人才培養”三駕馬車齊頭并進,攜手合作,共同為我市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干部隊伍。
關鍵詞:農業投入
內容:按中央及省部署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按土地出讓收入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鄉村振興戰略。
解讀:農業投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圍繞農業基礎設施“補短板”,要集中連片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扶持發展現代種業、現代裝備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產業,做強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森林康養、文化創意、鄉村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這些都需要持久的投入。
關鍵詞:“萬綠河源”區域公共品牌
內容: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擦亮河源現代農業“金字招牌”,建立“萬綠河源”區域公共品牌,扶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業品牌、精煉一批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
解讀:國內外實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推動傳統農業轉型發展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如浙江“麗水山耕”、川內“大涼山”“遂寧鮮”等區域公用品牌在短期內實現農產品溢價20%至30%,帶動了農業產業大發展。建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可以有效整合我市“多而散、小而弱”的農業品牌資源,有利塑造我市農產品良好的整體形象,快速提升知名度、競爭力和附加值,推動鄉村振興深入推進。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內容: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縣為責任主體,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解讀:鄉村美不美,事關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事關鄉村振興的底色和成色。要打好鄉村振興的“當頭炮”,須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我市已提出,到2020年,全市村莊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務,基本消除村莊黑臭水體。255個省定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創建任務全面完成。全市80%以上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有序村標準;4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本報記者 張濤
帶著泥土的芳香,帶著絢麗的色彩,他們用夸張的筆墨描繪對鄉土生活的熱愛。昨日,由市政協、市文聯舉辦的《美麗鄉村——畫家眼中的河源古村落作品集》首發式暨作品展覽在市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時間為2018年9月27日至10月22日,廣大市民朋友可以前往欣賞畫家筆下的美麗河源。
本報記者 楊志奇 攝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