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家校”模式成效初顯 為學生上下學打造 暢通無阻最后100米
本報訊 記者 刁城幫 通訊員 何寬 黃錦花 “一件藍色背心、一頂紅色鴨舌帽子、一幅紅袖章,裝備上統一印制‘河源公安全民護安護暢隊’字樣”,這就是“警家校”的工作人員,每逢學校上學、放學高峰期,他們就在學校周邊疏導交通,為學生打造暢通無阻的最后100米。
“家長您好!麻煩您把車開到護暢區再停車”“小朋友注意來車,不要停留”……在源城區上角小學門口,經常可以看見身穿藍色馬甲的家長和學校老師引導接送學生上學、放學的小車有序通行,現場還有幾名交警在疏導交通,這就是我市開展“警家校”護安護暢行動現場。
“警家校”志愿者正在維護交通秩序。
記者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了解到,自今年3月起,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和市文明辦在全市推廣由校方師生家長、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三方聯動的“警家校”校園周邊交通護安護暢模式,引導和動員全社會共建共治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過創新舉措解決校園(以小學為主,覆蓋有需要的幼兒園和初中)周邊道路交通擁堵和學生上學、放學交通安全問題,創造有序、暢通、安全、綠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
在源城區上角小學,市民發現,在學校門口被施劃出一大片醒目的黃色區域,標為“護安區”,與“護安區”并列劃在非機動車道的是“護暢區”,并設有告示牌寫著“護暢區范圍,即停即走”。同時,當接送學生上學的車輛經過“護暢區”時,“護安區”的護學隊員協助學生開啟車門,快速下車并進入“護安區”,使家長省去停車、為孩子開啟車門的時間,快速通過校門口。家長劉女士說:“以前送孩子上學真的苦不堪言,車多人多讓我心塞,又沒地方停車,孩子一個人進學校我真的很不放心。‘警家校’推廣之后,現在送孩子上學有了秩序,交通狀況得到了大大改善,孩子上學就更加安全了。”此外,現場民警還會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據統計,目前市區已有25所學校順利開展“警家校”護安護暢工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各學校轄區對點執勤近60名民警,在校參與志愿服務家長總人數共5380多人,每天執勤家長志愿者6至8人;各學校每日執勤教師6至8人,并實行學校值班領導上崗制度。在校方師生家長、公安民警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周邊的交通環境得到大大改善,事故率大幅度下降,學生上下學時交通更加順暢,該模式得到了學校師生、家長及群眾的認同和支持。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謝輝表示,接下來,市“警家校”辦公室會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將“警家校”護安護暢工作模式普及到市區其他小學,同時,選取各縣區4所小學作為試點學校,讓“警家校”護安護暢工作模式盡快出現在我市各小學,確保為廣大小學生打造暢通無阻最后100米。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