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著力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在東源縣仙塘鎮禾溪村的東江河段,河長李美良每年如一日開始著巡河工作。在巡河的過程中,他時而撈起河道里漂浮的垃圾,時而留意是否有采砂的痕跡。“以前河邊的生活垃圾還比較多,現在已基本不見生活垃圾的蹤影了,河水干凈多了,且通過專項整治,采砂的也少了很多。”
優良水環境的鞏固提升,是我市近年來生態環保工作的一個縮影。據悉,去年,我市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大力推進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著力鞏固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高位推進“兩個河源”建設。去年,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實現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5.6%,居全省第二。
河湖長共同保護水環境
近日,記者在源城區埔前河、東源縣上莞河及和平縣李田徑河等河流走訪時看到,河道兩邊醒目位置都豎起了河長公示牌,河長實行每天巡查,清理河道垃圾,以及時解決河道垃圾和黑臭問題。據悉,去年我市以“河(湖)長制”為依托,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和南粵水更清行動,鞏固提升優良水環境。目前,全市共設立各類河長14871人,實現了河長體系全覆蓋。2018年以來,我市各級河長累計巡河45.06萬人次,組織開展河道垃圾清理保潔、河湖管理保護綜合執法、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河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等專項行動20余項。同時,我市去年還開始全面實行湖長制,目前我市納入湖長制實施范圍的湖泊2宗,鄉村較大客家風水塘96宗,設立湖長218人,并初步設立了縣、鎮、村三級湖長,共同保護我市的水環境。
此外,我市還通過狠抓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城鄉生活污染防治,加強船舶污染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狠抓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推進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河湖水系連通、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等措施,并取得了預期成效。去年,新豐江水庫、東江河源段水質分別達國家地表水Ⅰ類、Ⅱ類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地表水考核斷面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地下水達到考核要求。
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
“市區豐源新村發現露天焚燒,請及時處理。”“收到,立刻前往處理。”每日,市大氣辦都會派出督察組,對中心城區大氣環境問題進行巡查督導,并及時發送至微信群轉有關部門處理,去年發現大氣環境問題約1500宗,已基本協調解決。
據悉,去年我市印發了《河源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河源市2018年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河源市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整治,開展生物質鍋爐、機動車污染、揮發性有機物、露天燒烤整治,大力開展揚塵污染治理等工作。特別在揚塵污染治理上,我市印發了《河源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和揚塵污染防治管理實施指南》,對全市145個在建工地“6個100%”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現場檢查,查處超載超限、非法改裝、物料飄灑等違法車輛4887輛次,市區道路機械化保潔作業率達85.18%。去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5.6%,居全省第二;無重度及以上污染狀況,酸雨頻率為0。
推進環保督察整改
位于和平縣城東山路的一個生活垃圾中轉站,因污水排放到行人道路被舉報。這是省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河源后,和平縣受理的第一宗案件。針對此事件,和平縣對該處中轉站立即關停,對該處進行沖洗消殺,同時,加強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工作,將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至新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轉運到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并對整改效果進行核查,確保問題隱患整改到位。
據悉,去年,我市不折不扣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整改和省環保督察整改,關停、取締、整改企業209家。同時,去年我市加強了環境監管和排查整治,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10多項環保專項行動,積極做好環境應急和環境信訪。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362人次,檢查企業2720家次,限期整改企業237家,查封企業11家,限產、停產企業4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4宗,涉嫌污染犯罪案件1宗,立案80宗,處罰金額380.6萬元。
本報記者 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