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塘鎮福坑村舉辦客家傳統習俗活動追“香火龍”
船塘鎮福坑村舉辦客家傳統習俗活動追“香火龍”
村民手持火把“舞起”火紅好日子
本報訊 記者 吳奕鎮 楊志奇 蘇遠龍 前晚,東源縣船塘鎮福坑村林屋舉辦當地客家傳統習俗活動——追“香火龍”,全村上千村民手持火把,跟隨“香火龍”環繞林屋背后的山“龍脈”走一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追“香火龍”活動途經村里的山林,村民都自覺將火把換成環保型電筒,讓這個傳統文化習俗更充滿文明氣息。
“火龍”整裝待發。
當天18時許,林屋村小組文化活動中心前鑼鼓聲早已經響起,鞭炮陣陣,全村的男女老少聞聲而聚集,都在等待著每年一度的盛宴。在領取火把后,村民將手中的火把點燃,19時許,隨著長者一聲號令,村里的年輕壯丁擎起龍頭、龍身開始舞動,應聲吆喝,隨即出發。
“香火龍”在村間舞動,手持火把的村民一路追隨,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幸福安康。近千米長的追“龍”隊伍,在夜幕中看去好像一條“火龍”蜿蜒騰飛,場面壯觀。每到一處,村民都會燃放鞭炮煙花,熱烈迎接“龍”的到來,祈求新的一年好運。在繞村一圈后,追“火龍”隊伍進入祖屋祠堂祭拜祖先。
為了保護村里的山林,讓這種文化活動以更文明的方式傳承與弘揚下去,與往年大不相同的是,追隨“香火龍”的村民到達山腳下時,自覺將手中的明火火把遞給一旁守候在山腳下的其他村民,換成發光的手電筒上山,直到下山時,才再次換回火把。采訪中,不少村民對這樣的方式表示理解與支持,大家都認為如今國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這種文化習俗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據該村一名退休干部林可大介紹,舞“香火龍”這種習俗在林屋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世代相傳。祖傳,村里的客家人從福建遷移到林屋后,村里的龍祖山有一條龍脈,龍意味著吉祥,火昭示著興旺。舞“香火龍”是當地“上燈”的重要環節之一,表達了村民期盼興旺幸福的美好愿望。而這個活動已經成為當地傳承客家民俗文化、聯絡外出鄉親感情、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
據了解,福坑村林屋開燈節有訂燈、接燈、拜燈、開燈、搶燈、追龍等環節,歷時30多天,期間還有客家鑼鼓、舞龍獅、祭祖、飲燈酒等熱鬧場景,追“龍”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