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千里 喜看夕陽壯歌飛 記龍川縣登云鎮知名鄉賢廖永祥
最近,一幢復古祠堂在龍川登云鎮天云村竣工落成,黃氏宗族尋根問祖也有了地方,夢魂縈繞的鄉愁也有了寄托。落成慶典時,當地村民把祠堂總設計師——一年過古稀的老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表示感謝和敬意,老人卻謙虛地擺擺手說:“為家鄉做點事是應該的,此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這位老人就是龍川縣登云鎮知名鄉賢廖永祥,今年已是74歲。記者采訪中,熟悉他的人說,廖老的人生豐富多彩,故事有滋有味,是千年古縣龍川客家友善的現實寫照。
當地村民對廖老(右二)熱心支持家鄉建設夸贊不已。
“民生板”為村民造福
廖老雖年過七旬,仍精神矍鑠,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參觀整個復古祠堂。他說,這整個祠堂最大的特色是整個屋頂是由30根石柱子支撐起來,全部是卯榫結構加固物件,沒有使用一顆鐵釘。說起這件“得意之作”,廖老說:“以前在看電視時,看到北方有這種建筑結構,一直想做出來,沒想到這次終于愿望成真了。”
廖永祥為家鄉建的“得意之作”遠不止這一件。地處登云與通衢兩鎮交界的龍川通衢鎮廣福壩電站,以前電站由于設計原因,老板與附近多村村民爭利,鬧得不可開交。當地政府找到他重建電站。當時,他已過花甲之年,二話沒說,根據自己多年的建筑經驗,苦思冥想了好幾個晚上,創造性地利用擋板技術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攔水壩上多加了一道擋板,擋板有30公分,枯水期可把水蓄住,便于村民灌溉,豐水期水位淹沒擋板5公分時,擋板自動倒下,多余的水會流出,也不影響整個河道泄洪。此舉保證了當地村民的種田用水,也不影響泄洪,還兼顧發電功能,可謂一石三鳥。說起這些,廖老不無自豪地說,這個技術創新,連省水利廳領導到現場參觀也稱贊不已,稱這擋板是“民生板”。
桑榆未晚霞滿天
廣福壩電站建成后,廖永祥又在電站下游兩公里處主持并投入200多萬元建設了登云鎮黃忠壩水電站。自2007年全部建成運營12年以來,這兩個電站再也沒有發生一起村民爭水事件,有效地保證了附近上千畝良田的灌溉。
除此之外,從登云鎮圩鎮到藍關隘口的兩公里路燈也是廖永祥出資裝的。考慮到電費問題,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里不用掏一分錢電費,至今還在使用,為村民晚間出行提供了方便。當地村干部說,多年來,廖老積極支持家鄉建設,先后為村莊道路建設、路燈建設、村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建設等踴躍捐款建設。像村里老人活動中心、天云戲臺、活動廣場都是廖老出資建起來的。
為家鄉做再多事也不多
有道是,老驥伏櫪志千里,不用揚鞭自奮蹄。自從花甲之年卸任歸鄉后,廖老晚年生活仍然很“陽光”,躊躇壯志,寓“為”于“樂”,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自己的余熱還能溫暖他所摯愛的這片土地和人民,以老有所為奉獻家鄉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老當有所為,最美夕陽紅”的友善的時代美歌。平時他衣著儉樸,不愛吃、不愛穿,更不愛玩,只喜歡為家鄉做點對村民有益的事。他常說,對家鄉人民不好的事不做,堅決不做。對于如今正在全面推進的鄉村振興,他說,為家鄉建設獻計出力,鄉賢當仁不讓,如今國家政策這么好,家鄉應該抓住契機迎來大發展,如果需要,他將聯合更多鄉賢為家鄉辦實事、辦好事!
年過七旬的廖永祥樂于助人,忠厚友善,從不居功自傲,更是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仍然還在為家鄉的發展努力著,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譜寫著質樸、完美的人生!記者臨走時,他說,為家鄉人民干事永遠也干不完,只要一息尚存,定將奮斗不止!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