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確教師不得 通過微信和QQ布置作業
教育部明確教師不得通過微信和QQ布置作業
家長各持觀點,學校表示應辯證看待問題
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日前,教育部發布了提案答復,稱將完善管理,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明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現象。教育部的這一答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市各學校現狀如何?家長、學校又有怎樣的看法?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家長:各有各看法
在隨機采訪中,記者發現家長對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布置作業,持三種不同的態度。“我覺得老師用微信和QQ布置或提交作業不好,如果孩子每天做什么作業都要向爸爸媽媽拿手機看,連這點自主能力都沒有的話,還談什么學習?”市民黃女士表示,培養孩子自主能力非常重要,年齡小的孩子更需要督促。李先生同樣表示反對,他認為,在留守兒童家庭,老人不太會用電子產品,而出于疼愛就會讓孫子孫女自己拿手機查看作業,一些自制能力稍差的孩子會產生依賴,甚至被一些小游戲吸引,進而沉迷其中。此外,小孩點擊APP上的廣告隨意購產品導致家長錢財損失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部分家長也表示贊成,認為老師通過微信和QQ布置作業更加方便,也能讓家長知道孩子當天需要完成哪些作業,避免出現孩子不做作業的情況。劉先生的孩子下學期將成為一年級新生,他對老師用微信和QQ布置作業的做法表示贊同。他表示,現在微信、QQ使用范圍廣泛,已經是工作和生活必備的通訊工具,應該好好利用起來,進一步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聯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而更多家長則保持中立態度,他們認為教育信息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孩子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成長,單純地“一刀切”并不妥當,作為家長也有責任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不能一味地對“老師用微信和QQ布置作業”持完全贊同或完全否定的態度。
學校:應辯證看待電子設備輔助教學
連日來,記者隨機走訪了市區幾所小學,了解到學校普遍采取的方法是:科任老師在課堂上口述作業以及在黑板上寫下作業后,班主任在班級微信群或QQ群里再發布一次,目的是讓家長知曉,并監督自己的孩子按時按質完成家庭作業。
問及學校是否有出現老師通過微信和QQ布置作業的情況,源城區高蓮小學副校長陳媛秋表示,老師主要是在黑板上寫下當天孩子需要完成的作業,讓孩子抄寫下來,而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幾乎每個班級都建立了微信群輔助實現“家校共育”,老師會通過微信和QQ發布作業、通知等,但是僅僅是作為告知家長的一種輔助方式。
“看待事情不能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市二小校長賴國勇表示,去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學校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教學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而這次教育部對政協提案的明確答復,同樣更好地規范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遵循教育部的要求,也要辯證地看待電子設備輔助教學的意義。一方面,微信和QQ等通訊手段為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聯系提供了便利,有效地加強了家校合作,具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引導孩子科學規范地使用電子產品,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讓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與配合,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本報記者 鄧宇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