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產業峰會在我市盛大啟幕
凝智聚力謀發展主動作為譜新篇
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產業峰會在我市盛大啟幕
本報訊 記者 彭茂洋 前日,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產業峰會暨廣東省機器人協會2018年年會在河源盛大啟幕。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衛出席了本次活動。據了解,本次我省機器人產業的年度盛會能在河源召開,不僅源于河源市主導產業在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巨大市場需求和潛力,還在于業界看重河源高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格局中的先行軍地位。
河源智造蓄勢待發
15日下午,與會嘉賓深度考察了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有限公司、河源市勇藝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等高新區標桿企業,讓與會嘉賓進一步了解河源市企業智能化應用的現狀,挖掘當地產業對自動化改造的需求。
河源作為深莞惠“3+2”經濟圈的重要成員,主動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瞄準智能化發展的市場需求,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外溢資源,牢牢把握珠三角地區智能制造龍頭企業擴張性遷移的歷史機遇,在智能制造產業全面發力,有意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和引擎,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的重要門戶城市和戰略腹地。河源高新區的規劃建設是河源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舉措,高新區落戶企業240多家,其中95%來自于粵港澳大灣區,知名企業如中興通訊、阿里巴巴、龍記等形成了龍頭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為高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河源高新區積極對接深圳優勢產業,初步形成總部、研發、孵化、銷售在珠三角,生產制造和部分生產性的研發和工業設計在河源高新區的布局,形成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同一生產水平、不同價值鏈、功能互補的分工格局,已成為河源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
大咖論“智”河源共謀發展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撞上智能制造產業如火如茶之勢,資源共享、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等多重機遇接踵而至。本次產業峰會,齊聚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等諸多粵港澳三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行業知名院士專家、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領域企業家領袖,大家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技術前沿、產業動態、新興應用等,進行了不同角度的主題演講,為河源高新區機器人制造企業提供新思路,為河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提供了新動力。
“河源的環境非常好,而且有著土地資源、政策資源、人口紅利等資源的支撐,有很大的持續發展空間。”廣州瑞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孫志強表示,河源可以依托生態環境和交通區位,主動對接深圳、廣州,吸引包括新能源、高科技、高分子材料等在內的更多優質產業落戶河源。尤其是高鐵開通之后,河源到深圳廣州只要半個小時,相信河源肯定能夠從中收獲更多含金量更高的產業項目。
宋曉剛等多位專家教授認為,河源主動對接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有非常好的開放心態和前沿意識,同時河源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和機器人制造企業也擁有良好基礎,種種有利因素使得河源發展機器人產業、壯大智能制造經濟,具有明顯優勢。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