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屆六次全會部署九項重點工作
市委七屆六次全會部署九項重點工作
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心用情用功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昨日,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召開。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受市委常委會委托,向全會作了工作報告。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也是河源振興發展提效破局之年。全會報告提出了今年市委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對今年重點工作作了九方面的具體部署,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建設提效破局。
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2019年重點工作
2018年成績單
昨日召開的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回顧總結了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據悉,2018年,我市堅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年工作主線,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李希書記關于河源工作的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攻堅克難,奮發有為,推動全市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提質。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平安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全國平均水平,為2019年提效破局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002億元、同比增長6.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7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29.6億元、增長8.8%,外貿進出口總值270.6億元、增長3.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95億元、增長8.1%,全年接待入市游客3587萬人次、增長12.1%,實現旅游總收入316.7億元、增長1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6元、增長9.1%;其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1元、增長9.1%,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以內。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10.8:38.1:51.1,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8.1%和52.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3%。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達0.39%。凈增高新技術企業43家、存量達141家。新增限額以上貿易業單位118家。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58萬戶、增長5.8%。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50億元、增長7.5%,占GDP比重達65%。
●高標準推進園區和項目建設
(1)工業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7.8%、15%、10%,增速均在全省排名前列;
(2)園區提質增效明顯,園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超250億元,增長7.8%;深圳對口幫扶產業共建園區完成產業轉移項目54個,已落地建設的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48個,完成率240%,排名全省第一位;
(3)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50億元,全年動工項目206個,投資總額955.4億元。
●狠抓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為企業減負超40億元,化解非商品房庫存2.29萬平方米,完成交通基礎建設投資108億元,武深高速連平段建成通車;
(2)關鍵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順利完成;率先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任務;完成13家企業的政企事企脫鉤工作;
(3)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投資審批事項由123項壓減至70項;成為全省“數字政府”改革政務云建設試點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內,商事登記便利度全省排名第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創新發展取得實效;
(2)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全市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51.4%、28.7%和63.9%;扶持科技企業資金7000多萬元;
(3)質量強市建設取得新成效,“和平獼猴桃”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1)脫貧攻堅戰取得實質成效。新增1.47萬相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
(2)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蓬勃開展,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1629公里,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2座、垃圾收集點6324個、衛生站184個;解決99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9公里,完成省下達的2978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3)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完成1251個信用村和鄉村金融服務站建設,行政村覆蓋率100%;
(4)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發力。新增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成農產品種植養殖企業質量安全示范點65個,新增省名牌產品12個。
●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
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
實現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
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5.6%,居全省第二;
關停、取締、整改企業209家;
完成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造林任務12.21萬畝、生態景觀林帶任務3800畝。
本報記者 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