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莊園以康養教為載體 打造養生基地和生態休閑區
巴伐利亞莊園以康養教為載體,打造養生基地和生態休閑區
步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軌道
隨著康養休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推廣,河源景區越來越受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青睞,巴伐利亞莊園就是其中一個。自2014年11月19日正式對外營業以來,巴伐利亞莊園按照“兩區六鎮”規劃建設,創新融入、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大旅游、大健康、大數據”產教融合的文旅產業新城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在推動河源康養基地和生態休閑旅游的同時,以教育推動粵北產教融合發展。
每逢周末與節假日,不少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游客都會前來巴伐利亞景區游玩、度假。
融入大灣區元素謀發展
巴伐利亞莊園距深圳、廣州、香港僅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已動工建設的贛深高鐵等項目,讓該莊園與河源一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活圈。作為經營性的景區,巴伐利亞莊園團隊從規劃就開始思考“怎么樣更好地服務大灣區游客”這一問題。在提出發展的思路后,該景區團隊開始琢磨景區建設和發展步伐,并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定位制定旅游服務產品、標準水平。莊園執行總裁何艇介紹,“應該要考慮粵港澳大灣區游客有什么樣的需求,我們應該怎樣去滿足粵港澳大灣區的需求。”在前期的策劃和調研中,莊園團隊通過多番走訪、調查后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對休閑度假、個人健康養老、優質教育有很大的需求。在后期的建設中,莊園將圍繞這些新時代的新需求,不斷提升整個莊園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在具體落地過程中,巴伐利亞莊園引進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資源、一流的服務提升相關產品的品質,適應消費升級的發展大趨勢。如莊園酒店群引進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團萬豪集團進行管理,家源劇場邀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團隊量身定做等。
采訪中,何艇介紹,巴伐利亞莊園試營業至今,從經營數據來看,莊園80%的度假客人都是來自深圳、香港、廣州等大灣區的客人,置業業主90%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從經營數據來看,該莊園開始步入融入大灣區軌道。
引入國際康復醫院打造養生基地
巴伐利亞莊園的康養服務,不單單體現在溫泉養生,更注重健康與養老。何艇告訴記者,近年來,莊園不斷加大力度建設健康項目,以“著眼于大灣區、面向全世界”為愿景,以“國際康復醫院+健康管理大學+健康養老中心”為載體,創新“政府+名校+企業”的合作模式。
這樣的發展理念與模式,促成“國際康復醫院”項目即將落地。據介紹,“國際康復醫院”項目由河源市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巴伐利亞莊園共同打造,規劃約2000個床位,建設規模約20萬㎡,擬于今年5月中旬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簽約。項目建成后,將依托河源獨特的優質生態資源,打造融醫療康復、護理保健、健康管理學院、人才培訓、養老社區于一體的國家中醫藥產教融合大健康示范基地。屆時,巴伐利亞莊園乃至河源將吸引更多粵港澳大灣區人群到河源療養、休養,助力打造成為融入港澳大灣區特色健康養生基地和生態休閑區。
與大灣區城市共推產教融合發展
今年3月23日,巴伐利亞莊園與廣大附中的合作一錘定音,雙方通過簽訂合作,攜手創辦廣大附中(河源)巴伐利亞實驗學校。該項目計劃于本月底動工建設,這也意味著莊園打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養生基地和生態休閑區步上新臺階。
廣大附中(河源)巴伐利亞實驗學校建設規模約18萬平方米,擬建設150個班級,可提供約6800個優質學位,計劃于2020年9月開學。該學校將以“大灣區教育+研學旅行校園、樂園、花園”為目標,以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結合莊園優美的環境資源發展教育,實現一個目標、創造兩個資源、打造四大特色、融合四大教育、建設五館六場。
從旅游到康養,再到教育,巴伐利亞莊園將通過項目實現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讓粵港澳大灣區與河源的孩子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不僅是促進河源教育事業發展,也是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以自身優勢助力河源扶貧攻堅
巴伐利亞莊園依附在山水環境優越的河源,當前河源正在積極建設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在融入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巴伐利亞莊園不忘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加強推動本地精準扶貧工作發展。
當前,莊園正在打造河源五縣兩區旅游幫扶造血示范項目“粵北千村集市”,通過以“旅行社+農戶+合作社+基地+企業+平臺”創新模式,引導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相互合作,提升農產品品質,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土特產品線下展銷中心、搭建電商平臺,以此逐步形成了“1+N”電商扶貧示范產業體系。
何艇表示,莊園將通過“粵北千村集市”項目,讓河源合作社、貧困戶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展銷,力爭成為粵港澳土特產品營銷、選購的首選之地,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更加深入了解河源、認識河源、宣傳河源搭建了一個重要窗口。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