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仙塘鎮以黨建引領筑牢群防群治嚴密防線 精準到戶到人到“心”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號角吹響以來,東源縣仙塘鎮全面推行“2+2+5”工作機制,建立“網格單元”作戰體系,筑起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黨群同心疫情防線。
推行“2+2+5”工作機制
“小劉,麻煩你幫帶一包米回來哈。”
“我家需要一斤豬肉、兩斤馬鈴薯。”
……
“好的,沒問題。”
仙塘鎮深業路社區黨組織“代購”服務隊隊員劉露萍一一登記好所負責小區網格內每家每戶物資代購需求。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東源縣在縣城范圍內組建了65支黨員跑腿“代購”服務隊,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居家“點單”。
此外,縣委組織部已選派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職工共403人到仙塘鎮建設路社區、崇文社區、深業路社區共59個小區409棟樓(409個微網格)任防疫員,協助落實宣傳動員、排查登記、監控等工作,全面掃除小區疫情防控盲點。
疫情面前,仙塘鎮76個臨時黨支部、共計834名黨員分工包片,逐小組逐戶地毯式開展排查工作。一直以來,他們嚴防嚴控“兩個重點”(即以工業園區和4個社區為重點區域、以流動人員和疫區返回人員為重點人群),細化落實全覆蓋排查、全天候監測、全領域整治、全方位宣傳、全過程保障5項措施,“一盤棋”思路統籌謀劃各項工作。
建立“網格單元”作戰體系
在網格化管理工作方面,仙塘鎮全面實行“網格+”模式,實施“大網格+指揮部、中網格+直聯干部、小網格+組長、微網格+防疫員”的組織指揮網,全面建立“網格單元”作戰體系。
仙塘鎮副鎮長黃敏是駐東方紅村的鎮領導,他帶領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入戶,進行宣傳、調查、摸排、設崗等工作,“大網格+指揮部”的指揮網,把鎮干部充實到小網格參與管理,織牢一張紅網,實現黨的全面指揮。
微網格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何如光是東方紅村紅球小組微網格工作組的黨員網格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他在區域內實行滾動式排查登記,每天兩次檢查居家隔離人員,全方位把控人員出入,全覆蓋進行宣傳。
一枚黨徽、一個紅袖章、一個口罩是東方紅村網格員的標配,而微網格工作組的網格員何浩源還多了一個小喇叭,“阿姨,外出要戴口罩哦!”“不要聚眾,不能打麻將!”……他用一個小喇叭當起宣傳員和監督員,保障紅光小組55戶222人的安全。
形成“黨群聯動”良好局面
在黨組織的號召下,大學生、婦女干部、下崗職工和退伍軍人等群團組織力量積極參與防控一線工作,其他群眾也自發行動起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目前,仙塘鎮已發動600多名在家黨員、民兵、志愿者等加入到村(社區)防疫工作中。
東方紅村七天酒店路口,這里是交通流量最大的疫情防控監測點,需要24小時值班值守。“值夜班的幾個年輕人,都是志愿者。”東方紅村黨支部何書記介紹,村民自發在每個巷口拉起了“紅色警戒帶”,每個巷口都是一個“無人檢疫點”。
疫情面前,仙塘鎮還涌現了一批愛心企業,其中,企業家潘雄強慷慨解囊,暖心捐贈防護口罩等一批總價值約10萬元的物資;亞洲創建河源木業有限公司先后捐贈了1000個口罩,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的責任擔當,為仙塘鎮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助力。
本報記者 鄭婷影 通訊員 諸少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