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共青團與5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結對成功 共同描繪青年助力鄉村振興藍圖
為推動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顯效,團源城區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橋梁作用,通過整合轄區優勢資源,匯聚學子青春智慧,組織實施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引領大學生投身源城高質量發展一線。
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通過搭建高校共青團助力縣域發展工作對接平臺,根據鎮級實際需求,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高校團委揭榜領題、精準對接,以“下鄉對接、長期跟進”的形式,圍繞縣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創業幫扶、青年培育等提供服務。
今年,團源城區委圍繞省、市、區安排部署,推動各鎮(街道)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定位,挖掘高質量發展需求,同時推動大學生團隊與鎮街團(工)委對接,精準匹配人才與需求,最終5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結對成功,奔赴源城開展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文化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共同描繪青年助力鄉村振興藍圖。
華南農業大學“農旅創新聯盟”突擊隊到埔前鎮各村走訪調研。
聚焦鄉村發展規劃找準文旅融合著力點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農旅創新聯盟”突擊隊到源城區埔前鎮各村開展走訪調研,并對東片區“智慧農旅”示范帶雙頭村的雙頭雙創電子商務創業園進行重點調研。團埔前鎮委與華南農業大學“農旅創新聯盟”突擊隊圍繞雙頭村的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深入交流,期望在后續的調研合作中共同謀劃雙頭村旅游發展模式新路徑,以青年人才獨特、創新的角度去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充分活化利用研學基地,深度融合文化與旅游產業,設計特色文創產品,開發主題旅游路線,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創意性,提出創意型鄉村旅游開發方式,打造出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旅游“爆款”,探索出一條旅游帶農、品牌強農、品牌富農的發展路徑。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美麗家園建設者”突擊隊先后到源城區高埔崗街道鄉村四月民宿、村史館、寶楓生態園、水井集市項目現場、老茶廠、大水井社區、客天下景區、巴伐利亞莊園等地開展調研,了解街道茶文化、知青文化和文旅發展情況,理清文化街區現狀,不斷優化設計方案,以期為街道設計旅游宣傳口號和IP形象、繪制特色墻繪長廊、打造時下流行的文創產品,從而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打造全新旅游名片,為打造“文旅名鎮”、實施“旅游強街,產業富街,文化興街”發展戰略注入新鮮血液。
體驗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鄉村農業產業振興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智領青春”志愿服務隊到源城區源南鎮開展“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對接座談會,走進下壩村葡萄園生態基地、崇志茶業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調研,記錄葡萄、茶葉等產品的制作過程和方法,拍攝完成源南鎮產業宣傳短片,下一步計劃投放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揮短視頻微記錄、輕傳播、社交化等特點,講好鄉村產業振興新故事。
追尋老城傳承故事煥發老城文化活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益心向陽團隊前往源城區新江街道開展“煥老城新韻·促老城商貿”商鋪調研項目活動,通過現場訪談、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登記造冊等方式厘清新江商貿業的發展脈絡,挖掘“老字號”商鋪,整理“老字號”商鋪信息,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團隊共奔赴6個社區,訪談商鋪51家,隨機調查居民152人,挖掘肖家大院、馬氏三杯鴨、譚記甜品等具有“老字號”潛力商鋪共計12家,為團隊后續宣傳“老字號”商家的傳承故事奠定基礎,也為老城區“老字號”商鋪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廣東金融學院恐龍傳人團隊到源城區上城街道開展以“煥發老城新活力,打造老城新韻”為主題的“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深入李燾故居實地調研,對上城部分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走訪摸排,進行調查、拍攝照片、登記造冊,通過發放問卷和走訪的形式,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增強群眾文物保護意識。
接下來,團源城區委將充分發揮共青團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圍繞“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持續跟進項目進展,協調指導各鎮街團(工)委與高校實踐團隊有效銜接,緊扣我區“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破解基層發展難題,探索支持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發揮高校智慧和青年力量,為譜寫源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黃燕珊 曾佩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