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構建“五位一體”政策體系 打通“百千萬工程”落地“最后一公里”
10月26日,紫金縣紫城鎮舉行招商引資(農業)項目暨富鎮強村公司集中簽約;11月3日,紫金縣龍窩鎮首家鎮級富鎮強村公司——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并正式投入運營,揭牌當天,簽約單筆項目達30萬元。這是紫金縣啟動“賽龍奪錦”因地制宜探索富鎮強村新路徑取得的累累碩果之一。多家強村公司的建立是紫金對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探索,開拓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有效促進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打通了“百千萬工程”落地“最后一公里”。
紫金縣龍窩鎮推介優勢資源。
“賽龍奪錦”奏響新樂曲
10月26日,紫城鎮舉行招商引資(農業)項目暨富鎮強村公司集中簽約,與河源市東金智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紫金縣九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紫金縣顯龍養殖有限公司成功簽訂投資協議,協議總投資額共1.6億元。同時,與紫金縣九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紫城鎮富鎮強村公司富硒米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協議投資額5000萬元,以該公司牽頭組建了紫城鎮鎮級富鎮強村公司。紫城鎮提出,圍繞項目落地不斷提升服務效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共建共享紫城新發展格局。
當天,河源市東金智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紫城鎮新莊村舉行了高密度養魚項目動工儀式。該項目主要發展數字化養魚,將實現養魚日常管理中的6大系統,供氧充氣系統、排污氨氮硝化系統、飼料定量投喂系統、動保定期管理系統、補水變頻動力系統、水溫水質控制系統,打造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的數字漁業項目,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產魚量可達500萬斤,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
11月3日,紫金縣龍窩鎮首家鎮級富鎮強村公司——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并正式投入運營。據悉,龍窩鎮多次召開強村公司座談會,聽取各村意見,通過數次研討座談與方案優化,最終確定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龍窩鎮提出以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運行為契機,推動鎮內各村資源抱團、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走一條具有龍窩特色的振興之路,打造出共同富裕的龍窩樣板。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10月25日注冊成立,由龍窩鎮官田、黃洞、連塘、琴星、桂山、竹徑、禮坑7個村級聯合社共同出資,注冊資金280萬元,預計每年收入達500萬元以上,創造收益達100萬元以上。
紫金縣南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將立足于村莊實際,通過打破村與村之間協同發展的壁壘,整合7個村的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要素,以市場化方式探索強村富民新模式,打造優勢強、特色明的強村公司。該公司經營業務范圍涉及環境衛生保潔、工程施工與設計、旅游研學、物業管理、農產品收售等領域,具有涵蓋范圍廣、可承接業務多的特點,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造血”打下堅實基礎。
“五位一體”激發新活力
紫金縣全面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圍繞縣、鎮、村、戶、人五個關鍵環節,構建“五位一體”政策體系,廣泛調動各層級參與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積極性,凝聚起最廣泛的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合力,全面打通“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最后一公里”,在全縣范圍內掀起競標爭先的濃厚氛圍。
根據“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結合紫金發展實際量身定制“一縣一策”發展方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圍繞10個方面部署48項重點任務,制定《2023年重點任務分工表》,項目清單化、責任具體化、完成時限化,統籌推進縣域“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制定召開一次動員部署會議、細化一份具體落實方案、開展一次集中培訓、組織一次外出學習考察、組織一次“禾坪說事”活動,開展一次知識測驗、季度一次座談溝通、半年一次總結評估、不定期開展一次督查等“九個一”行動,推動縣域“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走深走實。
紫金縣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印發《關于開展“賽龍奪錦”活動推動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創新開展“賽龍奪錦”活動。按照“導向明確、重點突出、實在實績”要求,大膽改革,加大獎優罰懶的力度,建立獎懲機制,拿出3000萬元作為活動啟動和獎勵資金,分別給予各鎮100萬元啟動資金,聚焦經濟發展、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對各鎮進行量化考評,有效激發鎮村推動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營造真抓實干、比學趕超、示范帶動、爭創一流的干事創業氛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鎮洽談招商項目78個,意向總投資金額約87億元。全縣16個鎮均已有在談項目,8個鎮已有簽約項目。
紫金縣還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進一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深化集體經濟經營機制創新,印發《紫金縣推進強村公司壯大村集體經濟試行工作方案》,鼓勵鎮村根據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富鎮強村公司”發展模式,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積極組織鎮村到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強村公司經營經驗,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全面鋪開”的原則,選取有條件的鎮(村)推動成立一批強鎮(村)富民公司、謀劃一批強鎮(村)富民項目、建立一批富民工坊,力爭11月底前全縣各鎮探索成立一批各類強村公司并正常經營運轉增收,帶動當地村集體經濟收入。
“建設家鄉”彰顯新風貌
紫金縣印發《紫金縣開展“三美”家庭創建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每個鎮選取一個試點村,打造干凈整潔美、綠化布局美、意識行動美的“綠美”家庭,家庭氛圍美、家風家教美、鄰里關系美的“和美”家庭,勤勞致富美、創業增收美、富裕鄉村美的“富美”家庭。各村結合自身實際,結合積分制和信息化平臺等建立激勵機制,實行每季度考評、年度表彰,探索獎勵豬肉或憑積分到商店自由兌換物品等方式,進一步激發家庭參與“百千萬工程”的熱情,共同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培育、鄉村經濟壯大,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紫金提出,力爭2023年“綠美”“和美”“富美”家庭覆蓋率超20%,2024年覆蓋率超30%,2025年覆蓋率超40%。
響應國家“我的家鄉我建設”行動,紫金縣印發《“我的家鄉我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活動實施方案》,以“家鄉建設我添彩,共富共美共未來”為主題,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黨員、群眾和鄉賢為主體,著力搭建平臺,暢通回引渠道。通過黨員支鄉、村民在鄉、大學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鄉賢入鄉、志愿隊伍投鄉,營造共同規劃家鄉、建設家鄉、服務家鄉的濃厚氛圍,促進人才、資金、技術下鄉,賦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重點發揮鄉賢作用,通過制定完善一張鄉賢名單、建立一個鄉賢群、發出一份倡議書、召開一次鄉賢座談會、列出一張需求事項清單、一季度至少外出拜訪一次鄉賢等“六個一”鄉賢工作法,吸引更多的“富鄉賢”回鄉投資興業、“文鄉賢”投身文化傳承、“德鄉賢”助力基層善治。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