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山楂“綠”了山野“火”了鄉村 東源黃村鎮大力發展大果山楂產業,帶動集體與村民致富
近日,在東源縣黃村鎮寧山村一小組禾坪光,數名黨員、外出鄉賢忙活著植樹。大家分工有序,三倆一組、互相配合,扶苗培土、揮鍬填土,合力種下一株株山楂樹苗。記者了解到,寧山村黨員、外出鄉賢積極參與綠美東源生態建設,今年在家鄉每人至少種植一株山楂樹,目前全村已種植200株山楂樹苗。
這是東源縣黃村鎮深入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黃村鎮提出,將突出山楂產業富鎮強村、聯農帶農作用,把山楂樹變成“綠美河源”“綠美黃村”的景觀樹,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的“搖錢樹”。數據顯示,今年黃村鎮已新種植山楂樹苗3000株。截至目前,該鎮大果山楂種植面積已達210畝,生果產量預計1260噸。“接下來我鎮將鼓勵廣大村民在荒山、房前屋后種植大果山楂,做大做強山楂產業,打造‘綠美黃村’。”黃村鎮黨委書記黃邦文說。
寧山村黨員、外出鄉賢種植山楂樹。
“綠美黃村”“功勛樹”
黃村鎮種植的大果山楂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藥食同源的上等補品,被譽為“營養保健果品”,廣泛應用于鮮食、加工和入藥。黃村鎮地處粵北山區,屬于丘陵地貌,地形上適合山楂樹等灌木叢生長,且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大大促進了山楂結果率。近年來黃村鎮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山楂產業,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形成從一產種植到二產加工、三產銷售的產業鏈條布局,實現大果山楂種植一產“接二連三”,如今山楂已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富鎮強村產業。黃村鎮通過富鎮強村公司運營、研發大果山楂系列產品,解決產品研發、加工生產、消費流通等環節的堵點和難點,還動員各村把閑置的荒地、林地盤活利用起來,種植大果山楂樹。
“山楂種植產業的發展對黃村鎮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黃邦文分析說,一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改善人居環境,把山楂樹栽種于房前屋后、道路兩側,為黃村披上了一抹綠;三是盤活閑置資源,通過種植山楂樹,把各村閑置的荒地、林地重新用起來,實現變墟為寶。
科技賦能“綠”滿山
與其他產業一樣,種植山楂同樣需要科技來支撐。山楂種植對河源來說并不陌生,以前紫金縣有種植戶種過山楂,東源葉潭鎮種植戶種植山楂多年,然而產業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一些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山楂的品種問題,品種不同帶來的口味不一樣,當然銷售市場又不一樣。為此,黃村鎮曾經選擇了好幾個品種試種,本地山楂樹不行,做出來的飲料口味較澀,后來通過省科技部門篩選選中了大果山楂來制作飲料。由于口味純正,黃村山楂飲料一推向市場即受到消費者歡迎。
山楂產業也是黃村鎮參加東源鄉村振興擂臺賽“打”出來的產業。根據東源縣產業發展規劃,黃村鎮最初計劃發展香菇種植,后考慮到香菇受當地氣候、土壤、環境等影響較大,產量不穩定,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后來在調查中,黃村鎮發現當地山洞村種植的大果山楂不錯,才決定發展山楂產業種植。
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對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色香味俱全,而且還要求有較高的營養與藥用保健功能,大果山楂正好具備這些優點,加上山楂深加工技術的發展,黃村鎮的山楂產業發展將面臨難得的機遇。“從最初的單一產品山楂干,到如今的高附加值山楂飲料,我們在產業鏈中探索山楂樹的蛻變之路。”三洞村大果山楂基地負責人歐水泉說,大果山楂產業的第一款產品“大果山楂飲料”進行了5批次17種配方的研制調整,才最終確定產品配方推向市場。
“三產”融合奔富路
為發展山楂產業,黃村鎮黨委、政府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市聯鎮專班共同指導推動成立了“富鎮強村”公司,通過盤活閑置資源,發展山楂深加工,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山楂樹,在三洞村現有的大果山楂基地的基礎上,發展黃村大果山楂產業,目前已完成山楂從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山楂產業發展紅紅火火,黃村的溫泉產業也是熱熱鬧鬧的。記者在康顏溫泉度假村看到,不少來自大灣區的游客在溫泉池中舒展放松,享受泡溫泉帶來的愜意和快樂。這家溫泉度假村負責人說,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來自大灣區的近7萬名游客,為當地提供了超過60個就業崗位。黃村鎮充分發揮地熱資源優勢,打造黃村溫泉酒店品牌,促進民宿產業集群發展。目前,已促進17家溫泉民宿和酒店新開張,實現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
“在黃村,喝山楂飲料、泡泡溫泉不再是夢想。”黃邦文表示,黃村鎮正做大做強溫泉康養產業,謀劃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全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黃村鎮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張陽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