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竹”資源 做“竹”文章 和平縣上陵鎮大力發展竹產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滋養一方竹。近年來,和平縣上陵鎮以資源為依托、市場為導向,圍繞“全竹利用”“全鏈開發”發展竹產業,形成了“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發展新格局,讓竹產業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助力“百千萬工程”的一把“金鑰匙”。
翠山村扎實做好護筍養竹工作。
發揮資源優勢 打造竹林風景線
沿著粵贛高速到達上陵鎮高速出口,“翠山竹海森林公園”幾個大字十分醒目,微風拂過,耳邊不時傳來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
在上陵鎮,竹林四季常青,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宜居且適合發展旅游的綠美小鎮。上陵鎮林地總面積18.78萬畝,森林總蓄積量40.78萬立方米,其中,毛竹資源面積約12萬畝,立竹庫存量超過2400萬株,年產毛竹400萬株以上。翠山竹海森林公園主要以翠山村竹林為主,周邊30多平方公里成片毛竹林,覆蓋率高達83.5%,竹林內空氣清新,含氧量是常綠闊葉林的1.5倍,素有“綠色海洋世界”之稱,是和平縣新八景之一。
“翠山竹海森林公園以‘識竹’‘賞竹’‘游竹’‘戀竹’‘美麗鄉村’為主題,計劃建設一條全長6.15公里的具有中國氣派、嶺南風格、廣東特色的竹林綠道,目前項目正有序推進,建成后將完善區域旅游業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上陵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陵鎮土層結構很好,水資源條件也很不錯,適合竹子的生長。”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江敬艷在一次專題培訓上談到,當前正是竹林管護的黃金期,要做好竹材結構的調配,“老中青”結合保護,更有利于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助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推動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
正值夏初,上陵鎮翠山村的竹林里,一棵棵新竹生長旺盛,竹林煥發著勃勃生機。據介紹,為了更扎實做好護筍養竹工作,翠山村加大宣傳力度,在竹林路口豎立保護竹資源警示牌、宣傳牌,并安排了專門的巡視人員勸誡過往村民、游客不要破壞竹林。
翠山村是華南最大的毛竹生產基地,有竹林地約12萬畝,每年可產出毛竹200萬株以上,豐富的竹資源為當地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翠林竹制品加工廠是一家專門提供個性化定制竹產品的企業。生產車間內,一根根竹條經過開片、碳化、烘干、上膠、壓制、裁邊、拋光等工序后,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竹工藝品。
“公司2013年開始投產,到目前為止開發的產品有十幾種,產品主要銷往吉林、黑龍江、山東、安徽等地,年產值約為500萬元。”翠林竹制品加工廠廠長藍志林告訴記者,他們對竹制品加工業的發展很有信心,為此今年還購置了新設備將產品加工得更加精致。
據了解,上陵鎮現有竹制品加工企業3家。竹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讓越來越多群眾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的紅利。在上陵鎮瑞豐生態農場,一間獨具特色的竹木小屋里擺滿了提籃、提盒、竹籃、竹簍、竹椅等竹藝制品。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挖掘并展示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增強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是未來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趨勢。農場將依托上陵鎮特色竹文化,成立竹制品加工坊,復原傳承非遺陽明紙造紙技藝和傳統竹制品制作工藝等,并將它融入到民宿經營和鄉村旅游活動中,吸引游客參與,豐富游客的體驗感,打造特色民宿,發展鄉村旅游。
保障竹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是關鍵環節。目前,上陵鎮充分利用“雙百行動”結對共建高校——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科研技術力量,從產業規劃、產品研發、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等方面進一步促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更好條件。
“竹”不僅是上陵鎮的一張名片,還是上陵鎮推進鄉村振興的“利器”。在鄉村振興發展路上,上陵鎮充分整合竹資源特色,大力發展筍竹貿易、流通和配套服務業,開發竹海觀光、特色民宿等竹文化旅游項目,積極培育竹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推動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陳鴻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