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為底 向“綠”而興 紫金縣鳳安鎮打造“綠富美”樣板
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紫金縣鳳安鎮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牽引,全面對標省市綠美生態建設的部署要求,積極盤活生態資源,打造綠色名片,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借綠生金加快實現“綠富美”共贏。目前,鳳安鎮積極創新聯農、帶農和富農機制,結合御景生態梅園項目建設,以佛嶺村為基點種植青梅5萬株,以點帶面,計劃2025年前打造“萬畝梅花海洋”觀光帶,深度開發青梅種植、觀光等業態,推動村居“組團式”發展。
美麗的鳳安。
高位發力 反哺產業連片發展
鳳安鎮實行掛圖作戰,規劃打造了11個綠化片區,以“禾坪說事”“金獅鑼鼓隊”為切入點,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參與鄉村綠化,發動42個單位和社會人士參與共建主題林39個,不斷凝聚多方合力。采取“黨組織+企業+農戶”合作模式,結合村級產業發展基礎,由企業免費提供優質種苗,達成掛果采收后保價回收協議,帶動農戶利用村集體土地、“四旁五邊”、房前屋后等空閑地植綠護綠,輻射全域聯動,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利益雙贏。
鳳安鎮持續加大綠美生態建設力度,以“四旁五邊”為重點,見縫插綠合理配置青梅、黃皮、龍眼、枇杷等經濟樹種16299棵,種植羅漢松、金絲楠木、秋楓、海南紅豆等名貴樹種1830株,種植面積達300畝。
創新探索 拓寬綠色發展路徑
鳳安鎮依托佛嶺村省級“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青梅產業帶動作用,將鄉村綠化與產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謀劃“青風禾唱·梅里飄香”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輻射帶動全鎮鄉村綠化、產業發展齊頭并進。鳳安鎮利用村莊內撂荒地和清拆閑置地打造苗圃基地,培植青梅5萬株、櫻花和羅漢松等喬木2000余株,桃金娘、翠蘆莉等灌木一批,有效解決綠美建設用苗需求,為建設綠美鳳安打造堅實“后盾”。
鳳安鎮以苗圃基地為主陣地,通過深圳-鳳安招商服務中心的紐帶作用,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根據全鎮產業發展規劃,適時調整培植的苗木品種,助推產業成本降低,打響綠美生態品牌,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以4家富鎮強村公司為實施主體,統籌資金支持鄉村綠化,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鄉村綠化一線下沉,培養壯大人才隊伍,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推動30名村民實現就近務工增收。
示范引領 厚植綠美生態底色
鳳安鎮結合苗圃基地建設,健全完善苗木獎勵激勵機制,定期舉辦評選表彰、志愿服務和文明評比活動,樹立植綠護綠先進典型,引導農戶向身邊典型學習,形成人人爭創、共建家園的良好氛圍,共同助力。同時還充分發揮長者、婦女團體凝聚力,通過發布建設倡議書,贈送花木苗種子、推送庭院花木養護知識等方式,發動群眾利用自家果樹、花卉、盆景等現有資源打造“美麗庭院”300戶,以庭院“小美”助力鄉村“大美”。鳳安鎮大力開展“一名黨員一棵樹,一個支部一片林”活動,號召各黨支部將一張綠圖繪到底,積極聯系和爭取聯建單位、支部共同參與鄉村綠化,互學互鑒打造典型示范林,帶動全鎮2.8萬名黨員群眾為綠美鳳安增色添彩。
接下來,鳳安鎮將在“百千萬工程”框架下找準著力點,以“黨建引領”為綱,持續加大綠美生態建設力度,提升鎮村綠化品質,帶動村居抱團發展,輻射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譜寫鳳安向“綠富美”蝶變的文明新韻。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