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挖掘古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是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也是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近年來,仙坑村充分挖掘古色資源,注重古建筑的保護與利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推進農文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客家紅生態茶園中,農戶們在采摘茶葉。
創新推行“公司+農戶”運營模式
近日,仙坑村委會里人頭攢動,村民聚集在東源縣美麗鄉村康禾運營有限公司+仙坑古村合作款項發放儀式現場。此次共為仙坑村57戶村民發放33.8萬元研學分紅。“今年村里來了好多支研學隊伍,我負責教學生插秧、做農家菜,拿了好幾千元分紅。”仙坑村村民江麗珍高興地說。
據了解,近年來,仙坑村深耕文旅產業發展,抓住研學旅行熱潮,打造和完善研學實踐,創新推行“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組織村內閑置勞動力,讓村民變“股民”,以房屋入股的形式,盤活資源,將農田、菜園子、廚房、餐廳、臥室都變成了研學的資產,為學生們提供住宿、餐飲、農事體驗等服務。2024年初至今,仙坑村的勞動與實踐教育基地接待學生2萬余人次,入股農戶分紅總數60萬余元,創下歷史新高。村企攜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
“所有村民都是我們的股東,一起來運營,我們負責拉訂單、做計劃。”東源縣美麗鄉村康禾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帆介紹,現在參與研學服務的農戶有70多戶,今年以來發放了3次分紅,有60萬元左右。村民“鼓了錢袋”,村里美了生態。
文旅賦能產業,擦亮客家文化品牌
在仙坑村,這里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留存有深厚的河源客家特色文化和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這里環境很好,體驗感不錯,非常適合前來打卡。”來自廣州的游客蔡女士說。
仙坑村人氣足、環境美的鄉村景象背后是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成果。“仙坑村有20多幢清代客家建筑,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資源,將古民居打造成客家建筑藝術景觀和古建筑游覽景點,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了解和體驗客家文化的窗口。”康禾鎮仙坑村黨支部書記葉永權介紹,每到假期,就有不少廣州、深圳等地的游客過來感受客家傳統建筑的魅力。
鄉村旅游蒸蒸日上,鄉村產業欣欣向榮。在仙坑村的客家紅生態茶園,滿山的茶樹錯落有致,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據介紹,客家紅生態茶園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茶園已經帶動了超過100戶農戶加入到茶葉種植中來,帶動當地村民流動就業300余人。“我們茶產業主要是由客家紅有限公司管理,村集體有100畝也是一起管理,農戶入股了有60多萬元,每年帶來有8萬多元分紅,村里只要有勞動能力的,基本上會有事做。”葉永權說。
近年來,仙坑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和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并獲得“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等多項榮譽。該村在黨建聚力鄉治、文旅賦能產業、綜合配套鄉建全面發力,持續擦亮客家文化品牌、休閑旅游打卡點、紅色研學教育基地名片,實現農文旅高度融合發展,讓鄉村美起來、讓文化活起來,更讓村民富起來。
本報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吳銳婷 黃文博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