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子”成就“大產業” 東源縣藍口鎮礤頭村茶文旅融合繪就新圖景
本報訊 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黃振華 劉文浪 茶產業是東源縣藍口鎮礤頭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該村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行動”為主線,緊扣建設美麗宜居和美鄉村目標,圍繞治理提效、產業提質、“顏值”提升,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茶鄉特色的“城鄉融合”農業現代化之路。2023年,礤頭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礤頭村的茶農們收采夏茶。
“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助推茶產業提質增效
夏茶采摘季,礤頭村村民林能輝告訴記者,這次收采的茶青會送到村里的企業進行統一加工和銷售。“我們這塊茶園總共20多畝,年產值大概在8萬元-10萬元,春茶都是自產自銷,現在夏茶采摘,河源市偉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會收購我們的第一批茶青,正在試產加工階段,后期可能也還會繼續合作。”林能輝說道。
礤頭村氣候溫和濕潤,有著得天獨厚的種茶環境和悠久的種茶歷史,在“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的契機下,礤頭村積極引進河源市偉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以有機生態為引領推進茶樹種植,采取“龍頭企業+農戶”聯農帶農的模式,逐步實現茶青統購、制茶工藝提升,正加快礤頭茶擴量增產、提質增效。
“我們向村民收購茶青,為村民提供穩定、便捷的銷售渠道,再由我們先進化、連續化、智能化的生產線加工,提升了制茶工藝,也保障了茶葉的品質,實現了企業提質和農民增收的‘雙豐收’。”河源市偉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泳言介紹說。
河源市偉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是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礤頭村開發建設碧山春生態茶園,茶園種植面積達1000畝,年產值500萬元。目前,該企業建成投產面積達2214平方米的規模化、智能化、現代化茶園廠房,并定制智能化茶葉生產線,鮮葉日處理量提升至3000斤。
茶文旅有機融合繪就“百千萬工程”新圖景
近年來,在“村企”聯動的合作模式下,礤頭村以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綠化荒山荒坡、優化田園生態為突破口,加快茶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探索茶文旅有機融合發展這一新賽道。
“接下來,我們也打算結合茶園風光,圍繞‘可游覽、可觀光、可研學、可居住、可禪修’的高端茶文旅環境建設目標,籌建‘茶產業+’民宿、綠化景觀、觀光棧道、標準化生態茶園、碧山春茶文化體驗館等等,進一步推動當地茶旅產業的發展。”陳泳言說道。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部署落地落實的過程中,礤頭村以“風光獨特,茶園優美”鄉村建設為導向,在建成130個(戶)生態茶園的基礎上,建設9個“四小園”、12公里村內道路,響應綠美生態建設號召,今年以來種植沉香、菩提樹、茶樹等萬余棵,推動村內美化亮化設施建設,奮力繪就一幅以生態宜居為底色、治理有效為亮色、茶旅產業為特色的“百千萬工程”新圖景。
“接下來,礤頭村將繼續圍繞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加快茶園觀光、休閑度假等茶旅項目建設,以茶為媒、以茶促旅,推進礤頭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創建,大力延伸茶葉產業鏈條,努力把‘小葉子’做成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大產業’,穩步建設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礤頭村黨支部書記劉國雄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