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十大激勵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例發布 連平縣1案例榜上有名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通訊員 曾蘇琪 日前,由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遴選的《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陸續發布,第四批發布激勵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例10個,我市連平縣探索“1+N+X”綜合幫扶機制榜上有名。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全省各地深入推進集成式改革,還從干部考核評價、幫扶機制、引導人才下鄉、編制管理等各方面入手,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注入蓬勃力量。由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遴選的《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逐批公開發布。典型案例共40個,分深化民生領域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土地綜合改革、激勵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等4個專題。目前發布的第四批是“激勵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主題的10個典型案例,連平縣探索“1+N+X”綜合幫扶機制上榜。
連平縣探索“1+N+X”綜合幫扶機制,即構建1個組織體系,整合縱向幫扶、橫向幫扶、“雙百行動”結對幫扶等多方力量,調動幫扶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群眾N類參與主體,實施精準幫扶、傳導帶動等X項改革舉措,促進群策群力,從而建立了“合作共建、能需共商、協作共贏”工作機制,發揮各種幫扶力量的政策資源、產業資源優勢,推動幫扶團隊資源、資金、服務、項目下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幫扶效益最大化。連平縣調動村民理事會、同齡會等自治組織,充分運用“榕樹下協商”等基層議事協商創新做法,打造“干群共議”平臺,更好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完善“鄉賢十”模式,通過組織鄉賢懇談會、鄉村建設座談會以及“鄰里夜訪”“田間小談”等活動,拓寬鄉賢共謀鄉村建設渠道,引導鄉賢投身參與“百千萬工程”反哺家鄉,累計發動鄉賢認捐綠化資金1200萬元,動員協調村民騰挪出讓閑置土地90.5畝,成功打造了9.7公里的特色“榕樹長廊”。
連平縣還通過創新機制、暢通渠道、傳導帶動等舉措,促進幫扶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群眾等各類主體集思廣益、同向發力,形成干部群眾共同參與“百千萬工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良好局面。創新精準幫扶機制,推動幫扶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截至目前,全縣共引進產業幫扶項目8個、總投資額19億元,累計推動解決240個發展難題。還積極暢通協同聯動渠道,引導推動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產業培育轉型、園區平臺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開發“鷹嘴蜜桃產業鏈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3.27億元。建立重點建筑業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工作機制,將城鄉風貌提升有關項目納入央企助力清單,組建以中鐵廣投為主,本地民企、強村公司、農村工匠等力量協同參與的施工聯盟,形成利益聯結模式,發動12家本土建筑企業參與重點標段整治并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連平縣還組建“專家智庫”“高校智囊團”,引進科技領軍人才或高層次人才,圍繞鷹嘴蜜桃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開發“百果易”智能病蟲害識別系統,創新“院地企”合作模式,打造萬畝鷹嘴蜜桃產業高標準種植區,持續擦亮“中國鷹嘴蜜桃之鄉”亮麗名片。同時,創新鄉村積分評比激勵機制,打造了“家園之星”“綠美超市”等126個,將積分獎勵與“百千萬工程”有機銜接,讓廣大群眾成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