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仙塘鎮積極推動“文旅+”新業態發展 闖出城鄉融合發展特色道路
近年來,東源縣仙塘鎮緊扣“城區鎮”的定位,充分利用城郊村和社區的良好區位優勢,推動“文旅+”新業態發展,探索實踐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特色道路,全面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全國“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動在東源縣南園古村舉辦。
文藝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
每逢節假日,在“糖巢創客社區”的嫑藝術空間里,前來消費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據介紹,該項目融合東源的農特產品,特別是茶文化,開展不同的文藝主題+賦能活動,打造文旅發展新業態,為河源文藝青年提供一個新的社交平臺和創業平臺。“我們這個藝術空間是10月1日試業的,在10月份,我們做了音樂、繪畫、藝術展等11場活動,現在周末每天的營收有六七千元。我們會團結凝聚更多本土的藝術家,用他們的文藝力量和專業技能去賦能‘百千萬工程’。”嫑藝術空間負責人吳文波說。
作為河源首個鄉村創客社區,“糖巢創客社區”占地12萬平方米,于去年底啟動建設,整合了鄉村創客、文創、美食、休閑度假等多元化業態,以時尚休閑、創客潮玩、創意文化為定位,融合商業服務、集市貿易、文化休閑等多元功能,致力打造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全新樣板。
“目前‘糖巢’的意向項目有十幾個,正式開張的已經有4個,分別是音樂、美食、直播等。下一步,我們會開設創客之家,更好地把‘糖巢’這股鄉村創客的風推動起來。”東源新時代和美鄉村研究院院長林榮斌介紹。
“文旅+”新業態活力凸顯
南園古村是中國第五批傳統村落之一,近年來,仙塘鎮高標準籌建文旅配套設施,不斷吸引有實力的市場主體投資落戶,走出一條古村文旅發展的新路子。同時,該鎮積極探索“村晚+”新業態,在南園古村舉辦2024全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中秋假期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
“我們通過盤活村內閑置資產,成功集約流轉17戶房屋經營權,引進咖啡館等文旅業態,每年為村集體增收約10萬元,探索‘一舞臺、一村歌、一展館、一古村’的‘四個一’鄉村治理路徑,累計開展南園文化藝術節等IP活動12場次。”仙塘鎮紅光村黨總支部副書記潘小科說。
近年來,仙塘鎮充分利用城郊村和社區的良好區位優勢,加快形成“古村新巢”“漁江營火”“校園青創”“鄉野尋趣”4個城郊經濟新業態建設,不斷激發新的消費活力。今年以來,該鎮累計開發新業態項目9個,接待游客約20萬人次,同比增長45%,文旅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推動該鎮“百千萬工程”駛入“快車道”。
本報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修碩 劉文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