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田疇千重浪 滿眼皆是豐收景 我市積極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前段時間,東源縣漳溪畬族鄉日光村的多年生稻迎來收割期,來自深圳的300多名學生在此開展研學活動,體驗豐收的快樂。據了解,2022年,廣東綠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引進華大基因團隊在日光村打造了500畝高標準多年生稻現代農業種植示范基地,每年為日光村村民帶來30萬元租金收入和20萬元勞務收入。同時,基地建設為日光村村集體經濟帶來約10萬元收益。而漳溪畬族鄉今年在全鄉擴種多年生稻,擬在全鄉擴種至2000畝。
這是我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深入落實省、市“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及市委“138”具體安排,圍繞建設農業強市目標,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抓短板、固基礎、擴優勢,“三農”各項重點任務取得階段性進展。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4.74億元,增長4.8%,增速排名粵北五市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4元,同比增長7.6%,增速排名粵北五市第一,全省第二,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取得明顯成效。
種業振興添“薯”光
目前,我市種業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繪就了致富“薯”光。南方國雞種業基地、東瑞國家種豬場、天翔達等一批種業企業落地投產;廣東兆華聯合省內多家制種公司以東源縣柳城鎮為中心,流轉5000畝農田開展優質水稻制種;在全省率先創建微型馬鈴薯快繁試驗示范基地,實現了馬鈴薯就地留種難題,有效降低種薯成本。
今年8月,龍川縣通衢鎮旺宜村的甘薯脫毒健康種苗繁育基地已累計生產種苗達到1000萬株,年產種苗有望超億株。脫毒苗屬于高產量苗,比普通的甘薯苗畝產可提高15%-20%。該基地出產的甘薯脫毒健康種苗已持續供應給湛江、汕頭等甘薯種植地區。在該基地的帶動下,龍川縣在龍母、田心等鎮建設了5個綠色甘薯高產高效千畝示范片,全縣總種植面積5000多畝,輻射帶動面積2萬畝。甘薯產業的發展為群眾增收拓展了渠道,帶動所在村農戶通過地租或務工增收。
我市堅持把穩定農業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切實以穩產夯基礎,保供固安全。“菜籃子”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重要農產品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有序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菜籃子”供應安全穩定。
我市深入實施“土特產”優強行動,建立“土特產”運營工作機制,重點選取河源米粉、五指毛桃雞、油茶、茶葉等一批“土特產”進行優品打造,已完成產品生產行業摸查、宣傳推廣、選品質量分類標準初步制定等工作。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工作有序推進。“1+3+N”的農村住房集中建設政策支撐體系逐步健全,市縣工作機制有序運轉,龍川縣、東源縣6個試點村創建工作穩步開展。我市還支持以“富鎮強村公司”為引領,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前,全市有“富鎮強村公司”135家,實現鎮級公司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已推動13家公司營業額破百萬,村集體有效分紅超200萬元。
“破立并舉”激活力
圍繞當前我市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探索改革路徑,我市有序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我市積極推動“小田并大田”項目建設,選定東源縣船塘鎮及柳城鎮共1300畝田地開展“小田并大田”試點,通過推進連片土地流轉,合理規劃溝、渠、路、坎等,重點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撂荒耕地整治、提升田塊耕作條件,將“小塊田”適度合并成“大塊田”,探索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路徑。當前,項目已進入勘測設計階段,預計年底可完成項目建設。
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水平逐步提升,深入開展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目前全市有省級標桿農民專業合作社79家、省級標桿家庭農場37家。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有序推進。目前,我市農業大數據平臺已處于試運行狀態,上線了農村“三資”管理、農村集體產權交易、農村宅基地審批功能模塊,共采集固定各鎮、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數據41376條、資源性資產數據132759條。
貼心服務護航有力
我市聚焦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關鍵環節,立足農業發展需求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服務推動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高質量開展。我市圍繞春耕生產、畜禽和漁業養殖、農機操作及化肥使用等方面,通過組織開展現場觀摩、田間指導、專題培訓等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生產良種良法,目前,已遴選發布主導品種75個,主推技術102項,主推技術到位率100%,切實提升村民科學種養水平。我市還認真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措施要求,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見到成效。當前,全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發放率98%;辦理農機購置補貼機具175臺、補貼資金111.898萬元;累計為62.62萬畝農作物、4749.52萬頭(羽)畜禽提供風險保障,參保農戶共計25.92萬戶次。
在此基礎上,我市惠企行動深入實施,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三農”工作統籌抓總和黨員干部模范先鋒作用,積極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用林、用地、融資等問題。接下來,我市將抓好重點項目建設,落實農業農村部門黨員干部掛鉤聯系縣區、服務重點企業機制,持續深入開展暖企行動,推動一批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投產,支持東瑞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二期工程、紫金東瑞農業、廣弘國雞基地、源城區畜禽產業園、立華集團高效肉雞養殖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引導太二二期、河源東江河畔、和平興泰智慧漁業等工廠化養殖項目擴產增效,以項目帶動產業實現提檔升級。
和美鄉村村村美
我市和美鄉村建設步伐加快邁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市結合村莊亮化、村內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推進農村村內道路硬化;持續鞏固提升廁所問題摸排整改成果,877個行政村完成整村廁所改造提升。全省60個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創建工作初見成效,鄉村風貌進一步提升,全部達到美麗宜居標準。我市深入開展村莊綠化工作,持續推動“五邊”“四旁”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拆違還綠,全市村莊已種植樹苗142萬株,完成率123%。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龍川縣特種農作物生產勢頭良好,車田鎮湯湖村花卉種植發展較好,上半年銷售盆栽130.41萬盆,同比增長42.3%。同時,在綠美龍川生態建設工作的帶動下,龍川縣內花木場訂單量大大增加,上半年全縣觀賞苗木銷售10.48萬株,同比增長25.4%。
接下來,我市將持續實施“五美”和“七比兩看一提升”專項行動,對照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創建標準,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加快創建,突出抓好257個典型村美麗鄉村建設,確保到年底全市行政村都達到干凈整潔村的標準,新創建一批美麗鄉村,常住人口300人以上行政村達美麗宜居村,累計特色精品村達200個以上。
本報記者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