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鋼用在刀刃上 駐下車鎮工作隊用好用活“6·30”資金助推鄉村振興
和平縣下車鎮雪峰村低保戶何靜秋代表一家4口向駐下車鎮工作隊贈送錦旗,以感謝工作隊通過籌集“6·30”資金9萬元為他建造新房屋;駐下車鎮工作隊利用“6·30”資金幫扶40.1萬元進行石含村河堤建設,受益良田超100畝……相關數據顯示,三年來,駐下車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下稱“駐下車鎮工作隊”)爭取到400多家次企業“6·30”資金604.63萬元及幫扶單位自籌資金137萬元,用于下車鎮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建設。
進駐和平縣下車鎮至今,由河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河源市高新區管委會和郵儲銀行河源市分行為成員單位的駐下車鎮工作隊,依托幫扶單位發動愛心企業向市扶貧基金會定向捐贈“6·30”資金。駐下車鎮工作隊“把錢用在刀刃上”,將這些企業愛心資金充分用到防返貧、人居環境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幫扶項目上,為當地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在“6·30”資金加持下有序推進下車鎮鄉村振興工作。駐下車鎮工作隊隊長吳輝晴介紹說,三年來,下車鎮統籌各類資源資金共計1.3億元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資金主要用于下車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人居環境整治等110多個項目。
石含村河堤建設。
加持美麗鄉村建設
下車鎮有著“老大難”的人居環境問題:“老”——鎮里一直存在垃圾清理不到位、破舊泥磚房較多、河道堵塞長滿雜草等老問題。“大”——下車鎮的11個行政村皆存在人居環境問題,這不免是個大工程。“難”——清理河道,拆除破舊泥磚房,垃圾清運等,這些靠人力是無法完成的。進駐和平縣下車鎮后,駐下車鎮工作隊爭取幫扶單位積極支持馬上啟動“6·30”資金定向捐款100萬元用于下車鎮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解決難題。在幫扶單位的重視下,資金很快籌集到賬,全鎮開始了人居環境“大整治”。各種清運機械,如鉤機、推土機、清運車等活躍在村頭巷尾。同時,駐下車鎮工作隊籌集“6·30”資金50多萬元開展破舊泥磚房拆除,協助拆除破舊泥磚房3萬多平方米。籌集“6·30”資金40多萬元開展家禽圈養、“四小園”建設,籌集“6·30”資金70多萬元修補橋梁、修建水渠、路基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另外,駐下車鎮工作隊還籌集“6·30”資金30多萬元為藍莓基地、沙糖桔基地建設產業道路和安裝路燈,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駐下車鎮工作隊還積極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堅持規劃先行,牽頭高標準規劃美麗圩鎮和村居建設,編制的《下車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榮獲全省優秀鄉村振興規劃評選三等獎。同時堅持以抓項目建設推動鎮容鎮貌改變,籌劃了2080萬元共7個圩鎮項目入庫,目前部分項目正在建設中,還與鎮委統籌安排830萬元駐鎮幫鎮扶村資金用于村莊風貌提升、路燈等建設。為推動公共環境衛生服務提升,駐鎮工作隊還積極爭取愛心單位籌集“6·30”資金16萬元購買垃圾壓縮車1部,用于全鎮垃圾清運工作,大大提高了垃圾清運效率。
公共服務提升宜居宜業
為優化環境,提升服務“樂民”,駐下車鎮工作隊還用好用活“6·30”資金,不斷提升鎮域公共服務水平。
下車鎮雪峰村是鄉村振興重點村,由于村委會周邊一直沒有配套文化廣場,成為不少村民的遺憾。雪峰村新店里橋頭旁邊昔日雜草叢生、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飽受詬病。駐下車鎮工作隊了解到村民需求后,主動聯系幫扶單位,促成愛心企業今麥郎飲品(河源)有限公司捐贈“6·30”資金20萬元為雪峰村修建村民文化廣場。如今,經過整治后的荒地,已經成為靚麗的文化廣場,實現了華麗變身的同時也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的目的。雪峰村新店里文化廣場占地近400平方米,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還安裝了路燈和體育器材,不僅顯著改善了人居環境,也成為了村民休閑好去處,周邊的村民對此紛紛點贊。“晚上好多人會來這里散步和鍛煉身體,今年春節好多村民齊聚到這里放煙花,現場熱鬧非凡。”村民徐先生說。
駐下車鎮工作隊籌集“6·30”資金80多萬元為6個村居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會議室、辦公室、學習室,添加辦公設備等,為村黨員開會,村民辦事、學習提供便利,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服務環境提升。為推動教學環境提升,經駐下車鎮工作隊多次協調,下車鎮決定對下車中學進行擴建,將新建1棟學生宿舍樓和1個運動場,所需資金采取多方籌措解決,駐下車鎮工作隊積極與幫扶單位溝通,協調“6·30”資金96.5萬元參與建設,建成后將有效解決600多名師生教學住宿等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駐下車鎮工作隊注意到了下車中心衛生院的環境整治及停車場建設需求。為了方便群眾看病就醫,駐下車鎮工作隊爭取愛心企業捐贈“6·30”資金15萬元推動衛生院的停車場改造及環境整治工程,改造后衛生院停車場滿足10多部車輛停放,一舉解決此前衛生院所在街道兩邊交通阻礙問題,滿足了群眾看病停車需要,也提升了鎮域衛生公共服務能力。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