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有崗” 創業“有路” 我市積極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在統籌推進“制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工作中,始終把穩就業貫穿其中,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推動就業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全力推進我市高質量充分就業。
我市多措并舉推進大學生就業。
市人社局日前發布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3582人,完成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05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67人次,促進創業1033人次,就業各項指標均達超過時序進度。
就業服務提質增效
我市積極優化信息發布、招聘組織,搭建企業和勞動者高效對接平臺,實施重點企業用工專員制服務。開展“春風行動”“南粵春暖”“穩就業促發展特別行動”等系列招聘活動,上半年,全市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共134場次(其中:線上63場,線下71場),參會企業2995家次,累計提供崗位約11.1萬個,進場求職人數約5萬人次,達成入職意向人數8301人次,線上招聘會觀看人數及點擊量達6萬多人次。通過“人社局長千企行”活動,走訪企業45家,落實拓展就業崗位,強化服務對接,落實穩崗留工、拓崗激勵等措施。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企業用工保障服務,我市選取了25家樣板企業深入調研,研究制定了《河源市企業用工保障“345專項服務”行動(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招聘問題。
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
我市全力抓好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今年,我市戶籍高校畢業生約2.3萬人,截至目前,我市已開展進校園活動20次,服務人次約2.3萬人次,活動內容涵蓋政策宣傳、就業指導、創業服務、招聘服務、困難幫扶等,同時在“河源人社”微信公眾號開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云解讀”專欄集中發布12期專題,以生動有趣的形式為高校畢業生詳細解讀就業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基層項目、人事檔案管理等高校畢業生服務政策。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深入開展公共創業服務進校園、校企人才對接服務,著力推動政策性崗位招錄一部分、企業市場化崗位吸納大部分,新業態再吸納一部分、自主創業再拓展一部分,確保年底前2024屆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到90%以上。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進一步完善異地務工人員、脫貧人口等就業困難人員分級分類幫扶機制,強化信息對接,精準開展崗位推薦和就業服務,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和各類就業創業補貼。上半年,全市開發公益性崗位674個,已使用公益性崗位469個,兜底安置脫貧人口等就業困難人員469人,發放一般性崗位補貼(企業招用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153.08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含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189.7萬元,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1541.76萬元。
強化市場供需匹配
我市積極加快推進建設一批“家門口”就業驛站或“零工市場”,開展線上線下招聘等人力資源服務,進一步完善“兩街兩園”就業服務平臺,持續開展“周末招聘集市”,定期為企業免費提供專門的招聘場地,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我市還扎實推進粵菜師傅一條街提質擴容,加快南粵家政產業園升級建設步伐,持續推動農村電商產業園發揮效益,持續發揮就業服務平臺作用,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同時,針對不同縣區實際,我市出臺了《河源市2024年就業創業工作“差異化”精準指導定點聯系行動方案》,強化對各縣區就業工作的針對性指導;進一步統籌資源,強化賦能效應,助力和服務“百千萬工程”,加快研究制定《河源市實施農村電商“1+5”要素聯動,持續加力“百千萬工程”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
為強化人力資源開發,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我市提出,接下來將以《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快推進技工學校達標工程和“固本強基”計劃,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廣泛開展技培生和新型學徒制培養計劃,夯實技能人才培養陣地。同時將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嚴格落實省穩就業16條,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著力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緊抓資金使用進度等薄弱環節,優化農民工等重點群體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落實完善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助力各類群體創業,確保2024年完成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以上。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程子躒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