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調院向河源移交菊石化石10件
本報訊 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蔣安春 昨日,“河源出土菊石化石移交儀式”在河源恐龍博物館舉行。廣東省地質調查院向河源市博物館移交河源出土的菊石10件,包含4屬5種。
專家團隊查看菊石化石。
此次移交的菊石有香港菊石、侏羅葉菊石、花冠菊石、弗雷鮑德花冠菊石、亞輪狀花冠菊石、白羊石等,是2022年以來省地調院在河源東源地區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采集于東源縣雙江鎮及江東新區等地,為區內主要代表性菊石化石,經專家鑒定,地質年代為距今1.9億年前的早侏羅世。
弗雷鮑德花冠菊石。
河源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是省主要的菊石化石產地。自1997年以來,已發現近300件,共包含5屬7種,出露點50多處,主要集中在雙江、柏埔、古竹、義容、藍塘等地區。
本次移交的菊石化石。
菊石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是地質斷代最準確的實物依據。據省地調院高級工程師何翔介紹,河源菊石的發現對粵東區域地質調查及河源地區地質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此次所發現河源菊石時代和分布特征,可以推斷出1.9億年前河源的海陸分布情況、生物種類及氣候等古環境特征。
目前,市博物館正在策劃實施《炫出美麗——菊石主題展覽》,分“序廳”“菊石溯源”“菊石分布”“菊石價值”四個單元全面展示菊石的科學、藝術價值,以讓公眾更好地了解菊石這種“古海精靈”,加深大家對化石保護及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