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鑄魂擎旗奮 齊繪江東新愿景 江東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增進民生福祉同頻共振
時序更新,華章再啟。
2023年,江東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厚植民生福祉,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持續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增進民生福祉同頻共振。
翻開2023年“江東新區的民生記事簿”,回望來時路,春華秋實,滿心皆澎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解決民生訴求113宗,解決市交辦突出民生問題46宗。投入3876萬元實施“十件民生實事”,幼兒園、中小學校、醫院、派出所、電子警察、應急倉庫、消防站等民生項目順利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資金每人每年從2022年的610元提高到640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190元每人每月提高到200元每人每月;人均基本公衛服務補助經費標準從84元提高到89元。
前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落成。
強基鑄魂 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氣勢恢宏的校門,設計獨特的綜合樓,明亮寬敞的教學樓,去年9月1日正式開學納新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河源江東星河學校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新建的標準田徑場上,綠色的足球場、天藍色的塑膠跑道格外引人注目。華附江東星河學校是江東新區首次嘗試采用政府指導、華南師范大學管理、企業支持的辦學模式建設,依托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的品牌優勢、優質教學資源、教師培養優勢、豐富辦學經驗和優秀教學管理團隊,助力學校辦學水平迅速提升,讓江東新區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江東新區黨委、管委會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來抓。近年來,江東新區堅持高起點謀劃,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著力提升教學條件,改建、擴建及新建一批優質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全力推進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江東新區累計投入16億元用于新建中小學校、幼兒園和改造學校基礎設施,建成河源高級中學、東岸學校、碧桂園學校、園區小學等學校,增加義務教育學位6600個、高中學位3000個;建成公立幼兒園8所、增加公辦學位2445個;開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2所、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4780個,公辦及普惠性幼兒園學位占比超過80%,“5080”攻堅任務順利完成。
厚植福祉 繪就長者幸福底色
一月,寒意未散。而江東新區增進民生福祉的脈搏不斷躍動,奮進的腳步帶著熱度。
1月20日上午,江東新區臨江鎮勝利村長者食堂開張。當天中午,長者們三三兩兩坐在餐桌前,吃著熱騰騰的飯菜,不亦樂乎。“有些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一人煮飯也不方便,如今長者食堂的菜色美味又實惠,一起吃飯嘮嗑,其樂融融,真是太感謝政府了……”村里一邱姓長者豎起大拇指稱贊政府這一惠民之舉、暖心之策。
自“百千萬工程”重點示范村建設工作部署以來,勝利村黨總支部積極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打造長者食堂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由強村公司承接日常運營。長者食堂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層數為兩層,可同時容納40多人進餐。長者食堂通過“村集體免租+強村公司+鄉賢捐資+上級補助”的方式,為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10元長者餐”、為低保戶等對象提供“3元長者餐”、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等優惠政策,并為村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接下來如何深入推進這一民辦實事項目?江東新區提出,將結合實際需求,有序推進后續建設工作。重點選擇在主城建成區、大學城片區、圩鎮、人口集中村居等區域開展長者飯堂建設工作,確保這項惠民工程實實在在惠及有迫切需求的人群,推動老年人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持續發展。同時結合江東新區地域分布實際和發展現狀,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靈活多樣為抓手,切實做好轄區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的資源統籌、組織實施等工作。
時隔一天,1月21日上午,江東新區臨江鎮前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在桂坑小組正式啟用,讓老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居家養老幸福生活,由此開創江東新區農村互助養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的新模式。居家養老服務站面積為24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設有休閑娛樂室、休息室、醫療保健室等,為村內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江東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逐步完善基層養老服務網絡。目前全區有8個村居建設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努力推進建成農村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基層養老服務網絡,不斷提高轄區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此之外,江東新區目前有100戶老人安裝居家養老4件套設備,實現“無院墻”看護,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救、走失求助、出行行蹤監護和夜間生理安全監測等系列服務。
“拼”公共服務 “干”出民生保障新高度
近年來,江東新區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目前衛生站“一村一站”實現全覆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連續5年排名全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深河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的啟用,進一步夯實了江東新區醫療衛生水平根基。江東新區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與深河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充分發揮深河人民醫院區域“龍頭”作用,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優質。
江東新區2024年度工作大會提出,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和2024年省、市、區“十件民生實事”,用實打實的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切實解民憂、紓民困。持續用好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優化信息平臺,認真梳理收集群眾訴求,推進同類問題化解,促進民生難題及時感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要構建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大力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加快推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加優質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著手實施小規模學校撤并工程,分階段推進集中辦學,持續提升學前教育“5080”攻堅成果,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寄宿制學校建設。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深化教學教研改革,創建“三名”工作室,強化師訓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加快推動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持續完善醫療硬件設施,彌補醫療設施設備短板。深化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依托深河人民醫院推進醫院合作共建,加快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整體提升。要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扎實推進小區適老化改造、托幼試點建設,推行“醫康養”、托幼一體化服務,加快補齊養老、托幼短板。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陳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