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政務創新推出“就近辦、更好辦、企速辦”三軌并行模式 全面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以前辦個公司注冊要跑縣城,現在園區里10分鐘就搞定,服務還貼心!”在連平縣三角工業園企業服務分中心,剛辦完新公司注冊手續的宋女士連連稱贊。這一場景,正是連平縣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的生動縮影。
據悉,今年以來,連平縣緊扣“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將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作為突破口,創新推出“就近辦、更好辦、企速辦”三軌并行模式,通過織密服務網絡、規范窗口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陂頭鎮便民服務中心。
“就近辦”:政務服務事項全面進駐
連平縣新政務服務中心啟用后,殘疾人服務、法援公證、婚姻登記等5個獨立辦事大廳的111項事項紛紛入駐,實現了政務服務資源的“大匯聚”。如今,中心進駐部門達38個,集中辦理1902項政務服務事項,較改革前提升了9.2個百分點。“新政務服務中心啟用后,群眾辦事再也不用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奔波,真正做到讓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連平縣行政服務中心管理人員李瀟說道。
在鎮村層面,連平縣堅持“全域推開、一步到位”的原則,在全縣13個鄉鎮同步啟動、全覆蓋推進“就近好辦”改革。走進陂頭鎮便民服務中心,公安、市監、稅務、自來水、供電等業務綜合窗口整齊排列,工作人員正耐心解答群眾疑問。群眾謝女士說,她在附近居住,小孩可直接在鄉鎮上戶口,非常方便,還貼心提供了母嬰室,“給小孩換尿包喂奶都行,交水電費也方便了,不用跑去很遠的地方,全部在這辦完。”
為了讓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連平縣積極推進網上自助服務改革,171臺“粵智助”和各銀行網點自助終端高效運營,231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自助辦、多點辦”。此外,各鎮組建了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專業導辦、幫辦、代辦及上門辦隊伍,為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養老資格認證、殘疾人認證等上門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民服務。以陂頭鎮為例,今年以來,組織窗口服務人員、社工等幫辦、代辦、上門辦業務9300余宗。
“更好辦”:推動無差別綜合窗口改革
連平縣積極推動無差別綜合窗口改革,這一改革如同一場政務服務的“資源整合大戲”。成功整合人社、不動產、公積金等部門656項業務進駐無差別綜合窗口,綜合窗口已涵蓋34個部門的1493項事項,綜窗受理率達78.5%,較改革前提升35個百分點。綜合窗口人員由12人提升至31人,業務量由月均3008件猛增至6942件,增幅高達130%。“一窗受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連平縣成為全市唯一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綜必綜”、首個實現不動產業務受審分離的縣區,為群眾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在優化事項辦理方面,連平縣深化事項梳理工作,打出“環節優化+流程精簡+時限縮短”組合拳。“即辦件”事項數量從181項大幅提升至337項,即辦率提升了85%,大量事項實現“秒批秒辦”。
試點先行實現業務融合,探索以陂頭鎮為試點,在原有的政務服務的基礎上,將水費繳納、電表報裝、維穩綜治、法律咨詢等高頻服務事項進駐至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實現服務窗口“融合賦能”,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更好辦事。
“企速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連平縣深入產業園區,通過召開企業座談會、走訪企業、“面對面”交流等方式,精準收集政務服務訴求,根據這些訴求,量身定制推出契合企業需求的“專屬服務包”,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在新政務服務中心專設企業服務中心,拓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金融支持、用工對接等增值服務。設立就業驛站,有效破解企業“用工難”問題。中心運行以來,已助力90家新企業開辦,累計接受企業咨詢超1000次,為78家企業發布1700多個崗位招聘信息,幫助982位群眾解決就業問題,成為企業發展“加油站”。
針對三角、忠信片區企業集聚的特點,連平縣在三角工業園設立企業服務分中心,并配備專業企業服務員,提供涉企政策咨詢、幫辦待辦等全鏈條服務。連平縣企業服務中心三角分中心負責人張志航告訴記者,三角工業園企業服務分中心首批便整合進駐工建、市監、稅務、公積金、用工等393項高頻涉企服務事項,相當于把過去分散在多個部門的“辦事大廳”搬進了園區。未來還將引入各類增值服務,著力打造“園區事園區辦、企業事馬上辦”的連平樣板。
連平縣的“三軌并行”政務服務新模式仿若一部高效運轉的精密機器,各鏈條緊密配合、高效協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改革之路永無止境,連平縣將持續深化“就近好辦”改革,在業務融合、AI賦能政務服務等方面持續深耕發力,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節節攀升,為“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陳小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