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借桃源留一宿 偷得湖山半日閑—— 桃源半島民宿小記
2017年與2025年,筆者先后兩次探訪“桃源半島”民宿,體驗詩意棲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東源縣城驅車前往新港鎮青溪村的“桃源半島”,行程一個多小時。沿途是平整的硬底化村道,兩側青山被綠樹擁簇,偶有大片稻田與新舊錯落的鄉村民居點綴其間。當車子駛過最后一道山梁,轉入湖邊村道,那座被湖山環抱的民宿便豁然出現在眼前。
戲水
民宿門前,碧綠澄澈的萬綠湖在夏日里化作了游客的歡樂場。
孩子們在父母的看護下,早早穿好救生衣、握起水槍撒歡嬉戲,從院子的小水池一路追到湖里:時而在水中“開戰對射”,時而爬上湖邊棧道你追我趕。大人們也卸下了平日的拘謹,有人在水中酣暢擊水,有人仰臥水面靜看云卷云舒,還有人套著彩色救生圈在水里自在撲騰。
劃槳板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有人站在彩色槳板上奮力滑行,身后拖出長長的水線;有的一家三口齊喊口號,一左一右默契劃行;有的家庭展開比賽,父母們賣力劃槳時,兩邊的孩子伸出腳丫拍打水面,扯著嗓子尖叫“加油”;還有人劃著槳板趁對方不備猛地“嘩啦”晃槳,水花潑了對方一身,被偷襲者不甘示弱,立刻調轉槳頭反擊。笑聲、叫聲混著水聲,在水面上炸開一朵朵歡快的浪花。
逛湖是民宿應客人需求設置的特色項目,堪稱“高級版”戲水。眾人穿好救生衣坐上竹排,引擎一響,白白的水花便在腳下翻涌。兩岸青山、天上白云倒映在水中,如畫的風景在眼前緩緩流動。竹排載著滿船的快樂隨意飄蕩,沒有既定路線,只有逍遙自在。氤氳水汽撲面而來,滿眼綠意與自由清風縈繞周身。“好愜意啊!”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緊接著便有人唱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其他人紛紛跟著哼唱——這樣的氛圍里,總要唱兩嗓子才夠應景。最后,竹排在湖中兜了個大大的圈,大家心滿意足返程。
戲水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輕松,所有壓力與煩惱,都隨著笑聲消解在水波里。
垂釣
“桃源半島”三面環湖,水上棧道成了垂釣者的理想之地,時常能看見專注享受漁趣的身影。他們擺好釣具,將魚竿輕輕架在石墩上,在湖邊亭中泡一壺仙湖茶,啜一口熱茶,靜靜注視著水中的魚線。待浮漂輕動、緩緩下沉,便揚手收線,將魚兒提出水面。無論大小的魚兒,最后都會被放回水里。這些釣者往往不為漁獲,只為那份“釣”的意境。
與其他湖邊民宿不同,“桃源半島”有一處得天獨厚的人工湖。此湖與萬綠湖相通,養著各色魚類,湖邊設有遮光釣魚臺。工作人員會現場教學:取一粒生玉米掛在魚鉤上,揚手將魚線拋入水中,再把魚竿交給體驗的客人。不一會兒,浮漂便慢慢沉了下去,圍觀者立刻歡呼“有了有了”。心急的人往往迅速提線,卻因魚兒試探或未咬緊魚鉤,常常空竿。幾番嘗試后,大家漸漸掌握竅門:待浮漂下沉、魚竿感受到重量,確定魚兒上鉤,先順勢遛魚片刻,再迅速提竿。
在這里,只要有耐心總能有所收獲,尤其是翹嘴魚和大頭魚格外多見。無論是否有經驗,都能體驗到釣魚的樂趣——就像在水上打高爾夫,享受的正是揮桿的自在與期待。
吃住
就餐多在民宿餐廳,有時也會應客人要求將餐食擺到外面院子。食材多取自就近:后山的雞會飛上樹干歇息,肉質堅實鮮滑,無論清蒸還是白切,撒上一把姜蔥,香氣便勾得人食欲大開;魚是客人親手釣上來的,方才還在水中游弋,轉眼就成了盤中餐,主打一個“鮮”字,吃的更是勞動的成就感;后山挖的竹筍切薄片清炒,帶著淡淡清香,脆嫩得能咬出汁水;附近菜園摘的青菜綠油油的,入口滿是清甜;新摘的萱草花焯水后,加一把肉絲做成上湯,別有一番滋味。正餐是圍桌共餐,早餐則相對隨意,自助選材、隨來隨吃,充滿人性化的暖意與家的味道。
晚飯后,或騎單車在長長的湖堤兜風,或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或在秋千上悠悠晃蕩,或于亭中吹風打盹,皆是美好的享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吧。
客房寬敞舒適,簡潔素雅。拉開窗簾,湖光山色便瞬間涌入室內。夜晚窗外蟲鳴此起彼伏,規律而輕柔,宛如大自然的交響曲,讓人很快墜入夢鄉。清晨無需鬧鐘,窗外鳥兒早已嘰嘰喳喳唱開了。起身推開窗戶,湖面被朝陽鍍上一層金輝,遠處青山籠罩在薄霧中。此刻,人會自然而然被美景吸引,仿佛多睡片刻都是對這般景致的辜負。在清新空氣中散步、爬山、閑坐,皆是無比美妙的體驗。
不知何時能再赴“桃源半島”,留一宿清歡呢?
作者:朱宏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