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東埔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可辦事項增至1131項 讓群眾和企業辦事更便捷
改革的核心,是讓更多政務事項沉到群眾家門口。今年以來,源城區東埔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在源城區政務和數據局的指導下,通過事項前移和借鑒埔前鎮經驗不斷升級,將可辦事項從僅能辦理310項事項增至1131項,覆蓋稅務、衛健、民政、農業農村等領域,基本實現“區級事項街道辦”。針對新城區人口與企業特點,高頻涉企事項同步下沉,營業執照辦理、衛生許可咨詢等業務“足不出街”就能辦。同時,專業化幫辦隊伍主動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提供“上門辦”,至今已服務超200次,辦結率100%。
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營業執照,不用跑區里,太方便了!”剛在源城區東埔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好業務的商戶李女士忍不住為這里的服務點贊。
據了解,自“就近好辦”改革落地以來,東埔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動作為,以打造新城區政務服務副中心為目標,通過升級服務陣地、創新辦理機制、下沉政務事項,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少跑腿、好辦事、不白跑”,著力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走進升級后的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功能分區清晰明了:綜窗辦事區里工作人員高效受理業務,企業服務專區為商戶提供精準服務,自助辦理區的“粵智助”機、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滿足群眾自主辦理需求,還有休息等待區、咨詢導辦區,貼心配套咨詢及復印服務。此次改造堅持“節約利舊”原則,不搞大規模拆改,僅重構空間布局,通過從單位內外調配閑置固定資產、愛心企業支持,既節約了財政資金,又提高了閑置資產利用率。東埔市場監督管理所也已進駐,市場監管領域事項集中辦理,企業群眾不用再跨部門“來回跑”。
確保群眾辦事“有結果”
“以前辦社保要找專門窗口,現在任意綜窗都能辦!”這是改革后群眾的普遍感受。中心打破傳統“一事一窗”模式,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機制,無差別綜窗覆蓋人社、醫保、殘保等各類高頻事項,群眾不用區分業務類型;依托“河源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明確審批權責與時限,全流程高效銜接;針對疑難問題,還設有“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通過幫辦、導辦兜底解決,確保群眾辦事“有結果”。
如今的東埔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不僅是政務服務點,更是新城區的“服務樞紐”。對群眾而言,辦事跑動次數減少、等待時間縮短,獲得感顯著提升;對企業來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同時,還與老城區、南片區形成政務服務資源互補,助力源城區構建全域覆蓋的“就近好辦”服務體系,為推進“百千萬工程”提供了堅實支撐。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廖仲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