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使命展風采 實干創新譜華章 市人大常委會努力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市域典范
《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被省人大作為全省高質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點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職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議點燃“一片人間煙火氣”》獲評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職優秀案例;市人大常委會“強化法治保障持續監督發力推動新豐江水庫水質優上更優”入選全省人大環境資源領域2023-2024年度十大典型監督案例……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積極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市域典范,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張碩果累累的民主答卷。
2024年以來,河源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人大工作生命線,發揮人大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主渠道作用,認真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六個一”舉措,積極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和有效路徑,努力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市域典范。
禾坪說事現場。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探索具有河源特色人民民主制度機制
黨的領導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人大履職各方面全過程,持續健全人大議事規則和論證、評估、評議、聽證制度,不斷完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環節各方面的制度機制,最大限度地釋放制度優勢,彰顯人民主體地位。
市委出臺關于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分工方案,市人大常委會隨即圍繞立法、監督、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和代表等工作制定系列配套制度,搭建起新時代河源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四梁八柱”,為助力河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同時,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六個一”舉措推動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省域樣板的工作方案要求,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實際就發揮人大代表主力軍作用、迭代升級靜態基層單元、健全動態落實閉環機制、形成理論研究成果、擦亮信息宣傳品牌等五方面具體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壓實工作責任。
在堅持制度引領的同時,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深化機制建設,創新常委會領導直接掛鉤指導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機制,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廣泛參與市縣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在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中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實現路徑。
堅持依法履職 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原則和使命所在。市人大常委會始終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強化人大法治供給、監督推動、決定支撐等作用,從全鏈條的民主參與機制、全方位的民主協商機制、全覆蓋的民主保障機制三方面發力,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運行創造良好條件,更好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決議重大事項中聽取民聲。市人大常委會健全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協調溝通機制,規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程序,完善民主決策工作機制,促進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2024年,落實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選派相關領域代表參加座談會,為市委、市政府解決“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等問題提出高質量意見建議。
在促進良法善治中吸納民智。市人大常委會不斷豐富和拓展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以召開座談會、聽證會、公布法規草案等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見,并根據立法項目需求創新設立專項立法聯系點,通過開通民意“直通車”讓立法更接地氣。同時,不斷完善人大代表直接參與立法的制度機制,邀請人大代表參與立法調研、起草、列席常委會會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如在《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立法過程中,共收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意見建議150條,為立法打下良好的民意和實踐基礎。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匯聚民力。2024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深化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參與實踐,組織全市各級人大和人大代表主動參與改革發展穩定,推動打通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淤點問題,切實在加快實現綠色崛起中展現人大擔當。如河源市電子信息產業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組織人大代表在“鏈”上履職,與“鏈”上企業協同聯動,助力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關注民需。市人大常委會深入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引導各級人大代表主動進站到點,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其中,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人大代表聯絡站引導村民流轉油茶土地9553畝,加快萬畝桃園和萬畝油茶基地建設;助推成立富鎮強村公司,聯合省南粵集團和廣東能源集團直播隊伍,實現首場鷹嘴蜜桃直播線上下單7000余箱。
提檔升級代表聯絡站 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花結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開展代表聯絡站提檔升級年活動為抓手,以持續推進站點賦能增效為目標,拓展制度化實踐渠道,搭建高質量參與平臺,使之成為宣傳法治的陣地、聯系群眾的橋梁、民主協商的平臺、助力發展的載體,著力打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典型矩陣,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河源大地開花結果。
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更好聽民意、解民憂。2024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把聯絡站常態化運行與代表履職相結合,采取“線上+線下”“站內+站外”“固定+流動”“接待+活動”等多種方式,用制度和技術手段保障代表全天候聯系選民。如紫金縣鳳安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禾坪說事”品牌,組織代表到村民家的禾坪(曬谷場),將“話筒”交給群眾,問計群眾、問需群眾,共商解決家長里短、集體事務、基層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過去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依托聯絡站組織代表緊扣中心工作開展代表視察等活動,推動黨委部署落實、民生問題解決。如連平縣大湖鎮人大多次組織代表通過走村入戶、實地調研、“議事會”、票決制等形式,助推該鎮建設一條貫穿鎮內多個紅色旅游景點的快速通道3公里,將分布在大湖轄區內的零散景點“串珠成鏈”,帶動全鎮“紅色+生態”文農旅融合發展。
同時,市人大常委會還強化人大代表履職與基層治理協同聯動、深度融合。其中,龍川縣老隆鎮社區第一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組織“代表進網格”,2024年以來共有30多名代表同社區干部、網格員一起開展消防夜查、交通安全勸導、用電安全等安全生產工作,對巡查時發現的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提升代表履職能力是更好為民發聲的關鍵。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發揮聯絡站“大學堂”功能,提升代表“答卷”意識、推動代表依法履職、加強監督管理。如源城區人大積極探索創新“聯絡站+”模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和線上線下學習等多種方式,精心組織代表學習培訓,確保代表站穩政治立場、練好履職“內功”。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鄒菡萏 吳浩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被省人大作為全省高質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點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職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議點燃一片人間煙火氣》獲評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