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燈節昨開幕 小巧精致不怕雨淋的花燈首次亮相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九連山下春意濃,龍騰虎躍鬧花燈。昨日上午,連平縣忠信鎮忠信人民廣場四處張燈結彩,一片歌舞歡騰,近萬名群眾聚集到這里,共同慶祝廣東連平第八屆忠信花燈節隆重開幕。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顧作義,省文化廳廳長方健宏,市委書記陳建華,市委常委劉嘉文,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善平等為花燈節開幕。
據悉,自1999 年以來,連平縣已先后成功舉辦了7 屆忠信花燈節,而本屆花燈節是歷屆花燈節中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的一屆,其為期5 天,內容豐富多彩,有客家風情大型文藝表演、13個鄉鎮民間藝術大巡游、客家民俗表演、升燈儀式、千席大宴、花燈展、猜燈謎游園活動等。
開幕式上,吳善平在致辭時指出,以“花燈為媒,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為主題,忠信花燈節已成為展示客家傳統工藝,弘揚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活動,提升了連平的知名度和人民的文化品味,已成為連平、河源,乃至整個客家地區一個靚麗的文化品牌。
顧作義說,忠信花燈節既是一個節日的盛會,也是一個文化的盛會,希望連平縣委縣政府能把這個文化品牌越擦越亮。他提出,連平縣要以舉辦花燈節為契機,加強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以花燈為媒,以花燈節為平臺,廣交朋友,促進招商引資和旅游業發展;大力推動忠信花燈朝產業化方向發展,提升其工藝制作水平,加大科技和文化含量,做大做強花燈產業。
昨日上午,廣東連平第八屆忠信花燈節開幕,來自連平縣全縣13 個鎮的13 支民間藝術隊伍在開幕式后進行了民間藝術大巡游,展示了該縣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本報記者 蔣安春 攝
忠信花燈工藝品試產 在產業化上邁出了第一步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昨日開幕的廣東連平第八屆忠信花燈節上,一種小巧精致,不怕雨淋的花燈首次亮相,引來了眾多觀賞者的“追捧”。記者了解到,這種有別于傳統忠信花燈的花燈品種,是忠信花燈向工藝品方向轉變的成果之一,也是忠信花燈在產業化上邁出的第一步。
三類型工藝品已試產
連平縣文化局局長吳旺宜告訴記者,首次亮相的該品種的花燈是忠信花燈的首批工藝品之一,共有龍燈和鳳燈兩個品種。這種新花燈,在材料的選用和工藝的制作等方面采取現代的技術手段,既保持了傳統花燈的原汁原味,又解決了傳統花燈不防水、容易變形、不易攜帶等缺點。而且由于它是可拆裝的,市民可以自己動手拼制花燈。
吳旺宜透露,忠信花燈已有三種類型的花燈進行了工藝改良,目前正處于試產階段。除了上述的一種類型,另有一種為用鋼架和綢布制作的大型花燈,適宜放置在戶外,目前已有8 個品種試產;還有一種為僅10 多厘米高、塑料制成的“袖珍型”花燈,目前已有2 個品種試產。
年內可投入市場
據介紹,早在去年4 月23 日召開的忠信花燈研討會上,連平縣就提出要把忠信花燈推向產業化,使花燈走進千家萬戶。隨后,該縣發動企業參與到忠信花燈的開發中來,并選定了一家企業對忠信花燈的工藝品進行投資開發,有關部門對其在制作花燈上進行技術指導。
對此,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羅學光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忠信花燈是一種融合多種藝術,獨具魅力的文化遺產,十分適合作為工藝品開發,連平縣應大力推進忠信花燈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吳旺宜表示,該縣將繼續對忠信花燈在造型、材質、工藝上進行改良,開發更多更好的適宜市場需求的花燈品種,并力爭創辦一家本土企業來制作忠信花燈的工藝品,爭取年內讓忠信花燈進入市場。
改變傳統傳承方式
忠信花燈要走產業化之路,勢必要改變傳統的家庭式的傳承方式。
據介紹,目前,連平縣被省里認定的花燈傳承人只有3 人,而且年紀都已較大,從保護及傳承花燈的角度出發,需要更多人加入花燈傳承行列之中。以前,忠信花燈的傳承主要在家族之間進行,制作工藝盡管有不同,但缺少交流。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改良忠信花燈,連平縣文化部門近年來已舉辦過多期培訓班。昨日,記者在忠信花燈節開幕儀式現場了解到,在此次花燈節后,連平縣將再次舉行一個約 50人參加的花燈制作工藝培訓班,并請3 個花燈傳承人授課,讓更多的人學習到不同的花燈制作工藝,從而進一步提升花燈制作水平。
記者還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除了辦培訓班,連平縣還將在忠信鎮周邊建立示范基地,整理不同風格的花燈,讓忠信花燈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
更多信息詳見河源民生論壇: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3871&extra=page%3D1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