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我市將投資2603億元建設135項重點工程
2010年1月,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等領導參加漢能河
源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奠基典禮。本報記者 胡青松 攝
《河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 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000 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 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 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4.8 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中心城區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那么,這一規劃是根據什么思路和原則制定的呢?日前,市發改局局長黃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黃敏說,河源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城市,不管是“十二五”時期,還是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加快發展仍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題。本屆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基礎、謀長遠”的戰略發展思路,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這幾年我市謀劃了一大批大項目和好項目,這些項目在下一個五年基本可以建成并發揮效益。為此,《十二五規劃》主要指標不能定得太低,這是我市現實發展的需要。同時,制定計劃和規劃又要留有余地,指標不能定得過高,所以將GDP 定為增長 15%,其它指標比“十一五”的增長幅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我市《十二五規劃》共列出 135 項重點項目工程,計劃總投資 2603 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1657 億元。投資最大的為制造業建設工程,投資總額達到 457.5 億元,規劃建設制造業項目 24 項。此外,投資總量超過百億元的還有交通建設工程、水資源利用和水利開發工程以及旅游資源開發工程,分別為375.6 億元、 374.2億元和144.6億元。
至今年6 月底,我市的50 個省、市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33.4 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25.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項目建設總體進展順利。“我們相信,只要抓住了重點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就肯定能夠放大項目建設效應,發揮項目建設的引擎作用,有力地推動河源率先崛起。”黃敏說。
抓好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消費、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在“十二五” 開局之際,作為投資主管部門的市發改局將引導固定資產投資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投資、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規范投資管理等措施,確保我市投資穩步增長,繼續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做大做強我市經濟蛋糕,實現我市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開局之年,我市提出了實現工業產值超千億元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做好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工作外,還要扶持企業做強做大。接下來,市發改局將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大力為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的扶持資金支持,努力建設一個更加負責的服務型單位,更好地服務企業。
注重保障改善民生
在《十二五規劃》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政府實事工程。黃敏表示,“十二五”期間,市發改局將繼續努力抓好城鄉基礎設施項目的立項建設,加大對城鄉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把重點項目建設與解決就業結合在一起,新增加就業崗位,多渠道解決下崗職工、畢業大學生、困難職工等就業難問題。
同時,市發改局還將千方百計爭取中央和省對社會事業項目的核準審批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快我市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把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引向深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掛點村經濟發展,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確保 2011年貧困戶全部脫貧。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