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學校今日開學 “講文明 懂禮儀”成開學第一課
閱讀提示:
今天,我市中小學生迎來了秋季學期的開學日,全市中小學校都以“講文明 懂禮儀”為主題,開展了形式豐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給學生們上了“開學第一課”。
據了解,市教育局組織上好2017年秋季開學文明禮儀教育第一課,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明禮儀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通過上好今年秋季開學文明禮儀教育第一課,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文明守禮的合格公民。
源城區公園東學校:
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源城區公園東學校,這所備受市民關注的新學校于今日正式開學,喜迎1000多名小學生的到來。今日上午,該校在舉行了升旗儀式后,該校負責人作以“講文明 懂禮儀”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并從安全、文明、學習和分享四個方面對學生提出期望。學校負責人表示,本學期學校將重點加強同學們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同學們做一個文明懂禮、有教養的好學生。
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學校將著力打造平安校園,讓學生在校園里放心學習,健康生活,并將勤苦耐勞、勤儉節約、團結奮斗等客家精神融入到教學工作中,為新時代培養出優秀的新客家人。他還表示,公園東學校2期建設也在加緊進行中,目前藝術樓、實驗樓、大型體育館等建筑設施正在陸續建設,全部工程擬于2018年8月交付使用。屆時預計辦學規?傮w達到72個班,其中小學部48個班,初中部24個班,可以招收3360名學生。
記者了解到,除了公園東學校這所新學校開學外,東源縣崇文學校也開門迎新生。東源縣崇文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占地面積44000平方米,今年學校小學部開設了28個班,初中部開設了8個班,已招收了一至七年級學生共1600多人。
河源市第一小學:
傳承中國文化 弘揚中華文明
“大家快捂住耳朵!”只見市一小三年級(8)班的講臺上,一位學生手持鉛筆俯身輕輕觸碰地上的保溫瓶,在他身后還有四、五個小伙伴同時捂住耳朵,講臺下的同學更是安安靜靜,而當“嘶嘶嘶……”聲音一出,班里立即沸騰了起來,不約而同地喊:“快跑!快跑!”記者一瞬間還以為教室里出現了危險品,認真一看,發現原來這是在模擬春節放鞭炮的情景。今日下午,這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節日”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體會。
市一小三年級(8)班的學生在模擬春節放鞭炮的場景
據了解,市一小為上好2017年秋季開學文明禮儀教育第一課,結合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今年秋季聯合推出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文明校園創建、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實際,同時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一至二年級的教育主題為“傳統禮儀”,三至四年級的教育主題為“傳統節日”,五至六年級的教育主題為“傳統文化”。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傳承中國文化 弘揚中華文明”的主題班會,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判斷,并自覺踐行傳統美德對自身的要求。當學生面對壓力、挑戰時,也能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取正能量。
河源第一中學:
講見聞談感受 讓文明種子播心間
“遵守交通規則,不橫過馬路。”“懂得維護公共環境的整潔,不隨地扔垃圾。”“在校內校外都要文明用語。”……今日上午,市一中八年級(9)班里的討論聲非常熱烈,同學們都在對“創文我們應該怎么做?”這一問題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各抒己見,課堂氛圍濃厚。原來,在聆聽了校長“開學第一課”的講話后,市一中每個班級都圍繞“講文明 懂禮儀”的主題,并根據目前我市創文的工作,上好第一次主題班會課。
市一中8年級(9)班的開學第一課
班會課上,該班班主任鐘勇向學生講述了創文的相關內容,并通過小組討論、知識問答、積分競賽等形式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不文明現象,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引起學生思考,進而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要從遵守校紀校規做起,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鐘老師還開展了“爭做文明學生”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做了一件文明事,被組長記錄下來可獲得10分“文明分”,累計到一定時間就公布分數。他表示,通過開展比賽來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讓文明的種子播種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該班李同學認為,開學第一課講文明禮儀很有意義,因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環境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和配合,作為學生更應該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市民。
本報記者 鄧宇珊 程鵬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