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以黨建促基層治理 半年解決群眾問題214個
“以前辦流動人口服務證得跑鎮上,現在在村委會就能辦好,方便了很多。”和平縣合水鎮興徑村一黃姓村民告訴記者,近日他來到興徑村村委會,通過村干部將資料直接上傳到鎮綜合服務中心,便回家等候通知取證。這是和平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充分發揮村居治理信息平臺作用,常態化開展“駐點直聯”取得實效的一個見證。據悉,和平縣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學促做,邊學邊改,學習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6月底,全縣245個駐點團隊今年已走訪農戶約15352戶,定點接訪群眾3676人,解決具體問題214個。
每月固定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和平縣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面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黨支部或黨小組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做到經常“學”,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各黨支部每月固定一天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結合實際“做”,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興徑村黨支部為例,該村今年5月主題黨日專門組織黨員收看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直播,6月主題黨日則赴革命盛地江西井岡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紅色教育培訓。
與此同時,和平縣還堅持問題導向,促進黨內政治生活規范化制度化,針對問題“改”,突出政治核心功能。今年以來,全縣718個黨支部,1.9萬多名黨員積極參與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縣領導講黨課32場次。
127名干部駐村解民憂
和平縣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充分發揮村居治理信息平臺作用,常態化開展“駐點直聯”,建立掛鉤聯系和結對幫扶機制,開展結對共建活動,推進民心在基層凝聚、矛盾在基層化解、問題在基層解決。按照基層黨建牽引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和平縣從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精挑細選,確定127名優秀干部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落實進村、進農戶,與群眾同吃、同住的要求,切實將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作為立足實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抓手和干部農村工作鍛煉的有效平臺。
和平各級黨組織認真對照黨建示范村創建工作問題清單,及時到村解決實際問題93個,42個相對貧困村的土地“三亂”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務基本完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鄉村文明新風加快形成,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創建黨建示范村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建立22個“黨建示范點”
和平縣持續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工作,建立完善了全縣22個“黨建示范點”,充分發揮“黨建示范點”在硬件建設和組織生活制度落實等方面的“標桿”作用,以點帶面推進全縣基層黨組織的規范化建設,規范村(社區)黨組織黨建工作臺賬,細化量化黨建工作臺賬檢查考核標準,常態化開展黨建工作巡查,切實增強了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目前,全縣245個村(社區)黨建工作臺賬規范化已基本完成。
在此基礎上,和平縣還選優配強基層干部隊伍,選拔和培養村(社區)后備干部229人,全力打造一支“干事有思路、管理有規矩、服務有真心、群眾有口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并建立黨務工作者輪訓制度,定期組織黨務工作者赴深圳學習抓基層黨建工作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還成立4個“巡回課堂”小分隊,深入鎮村開展基層黨員“巡回課堂”活動17場次,培訓鎮村黨員干部3000多人,積極引導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自覺踐行“四講四有”,展示先鋒形象。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徐精華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