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民生新聞 > 閱讀新聞

          深圳市寶安區文體旅游局駐村工作隊多舉措助力龍母珠塘村鄉村振興

          “四龍”齊舞聚財珠塘振興正旺

          深圳市寶安區文體旅游局駐村工作隊多舉措助力龍母珠塘村鄉村振興

          路邊不大的庭院里,陣陣濃郁的柚子香撲鼻而來,一個個晾曬的柚子茶如小燈籠般懸掛著,招人喜愛。這里就是龍川縣龍母鎮珠塘村的華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柚子茶生產基地。近日,合作社柚子茶負責人胡鵬周說,多虧有了駐村工作隊,他們抓住了鄉村振興的契機,讓這一家傳手藝重煥了生機,也讓珠塘大園自然村通過制作柚子茶走上富裕路。

          深圳市寶安區文體旅游局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攸偉告訴記者,珠塘村目前有4個農業合作社參與鄉村振興,主要開展走地雞養殖、水產養殖、柚子茶加工、休閑農莊等著力于打造“市場+合作社+基地+農民”發展模式,效果初顯。


          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攸偉(左)與胡鵬周在查看柚子茶曬晾情況。

          “老手藝”重煥生機

          由于離全國有名的柚子產地梅州興寧縣不遠,珠塘當地素有制作柚子茶的習俗。在大園自然村,多數村民都會這一手藝。胡鵬周就是大園自然村的村民組長。他說,作為客家傳統特產,柚子茶由綠茶、普洱等茶葉經柚子肉等多種調料包在柚子皮內長時間混合而成。由于市場銷路等多種原因,當地制作柚子茶一度銷聲匿跡。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后,他看準了其中商機,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解決了資金難題,這一“老手藝”在大園自然村又重煥生機。

          華君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珠塘村致富帶頭人胡華君主導開發,計劃投入200萬元主打柚子茶加工產業。目前,合作社已投入80多萬元,今年產量達到5萬公斤,已較好地帶動周邊地區柚子種植。胡鵬周說,條件成熟的話,爭取讓大園自然村發展成為珠塘的“柚子茶村”,把柚子茶銷到珠三角等地區。

          山間雞唱人歡

          與胡鵬周一樣,在珠塘村沙湖太金坑開辦養殖場的胡順華也是信心百倍。他說,目前整個養殖場的雞儲備量非常可觀,將依托緊鄰龍川霍山風景區的地理優勢,把養殖場打造成聞名四方的農家樂。

          作為珠塘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胡順華有這樣的雄心絕非一時而舉。整個養殖場占地面積近2000畝,先期已開發有柚子、板栗、油茶等經濟作物種植,數萬斤草魚養殖規模。2017年開始主打走地雞養殖項目,當年養殖3萬只,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由于養殖的雞全部放養在山林洼地,多數在林間找食,雞的品質好。雖然價位較高,但銷路不錯,目前周邊各酒店每天都會訂購100多只雞,村民回家、走親戚也喜歡到這里采購走地雞,今年中秋節期間,僅本村回村探親的村民3天內就買走了2000多只雞。

          胡順華說,目前整個養殖場已達到年產10萬只走地雞的養殖規模,計劃到明年再繼續擴大,達到年產30至50萬只走地雞養殖規模。

          沙地刨出“金娃娃”

          瞄準霍山旅游開發帶來“紅利”的,還有楊山壩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致富帶頭人魏俊杰。他昔日在東莞經營農莊1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農莊管理經驗。在駐村工作隊的牽線下,他回鄉成立了合作社,建設楊山壩生態園。該生態園計劃以鷹嘴桃種植、觀賞花卉種植、生態養殖觀光為主要特色,進行農莊基地+餐飲休閑旅游的復合開發模式,全面建成后期待成為霍山旅游開發項目的組成部分。目前生態園已在進出霍山的必經之路——珠塘紅環自然村張樂橋頭投資修建了一家酒店,占地面積240畝。

          韓江穿珠塘村而過,建設之中的楊山壩生態園就位于韓江河畔,離楊山壩生態園不遠,一占地面積200畝的紫玉淮山產業扶貧種植基地也正在建設,目前在沙土地上已開發90畝用來種植紫玉淮山等農作物。這就是華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淮山種植基地。該合作社由帶頭人駱峰主導開發。除種植有紫玉淮山外,合作社還開發魚塘水面50畝,今年通過吸引社會資金700萬元新開發水產養殖100畝,同時經營一家年產量3萬斤的腐竹加工廠。

          良好模式讓貧困戶獲益

          劉攸偉說,珠塘村以“市場+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接下來還將逐漸擴大種植規模,致力打造廣東省重要紫玉淮山種植基地。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珠塘村目前有4個農業合作社參與鄉村振興,主要開展走地雞養殖、水產養殖、柚子茶加工、休閑農莊等,已帶動全村31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吸納了貧困戶產業資金100余萬元,還通過這些項目撬動社會資金約2000萬元投入開發,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完整地培養了村民農技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的產業模式不僅使貧困戶家庭每人每年可通過就近務工增收2萬元,還通過土地流轉分紅、勞動力就業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收益。

          本報記者 張濤






          上一篇:艾滋病防治講座走入河源開放大學 提高學生防艾意識
          下一篇:用書香浸潤校園 和平縣公白鎮關工委助力青少年成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男人j放进女人p全黄| 男人使劲躁爽女人动态图|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天堂在线www|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欧美老妇与禽交|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男人j进女人p一进一出视频| 免费又黄又硬又大爽日本|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国产丝袜第一页|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爽视频|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黄页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好吊妞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投资6000能开一个sf吗|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日韩欧美国产师生制服|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欧美一级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婷婷|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五福影院最新地址|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