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河源|雙節狂歡!河源文旅市場火爆出圈 呈現出人氣高漲、秩序井然的繁榮景象
本報訊 記者 李馨 通訊員 田偉 國慶中秋假期,河源市文旅市場迎來火爆熱潮,呈現出人氣高漲、秩序井然的繁榮景象。據市公安局提供的全市旅業入住數據測算,8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43.89萬人次,同比增長10.88%,實現旅游收入13.54億元,同比增長12.85%。

“江湖漁火太平夜市”河源第二屆魚燈夜游活動現場。
節日主題活動吸睛 拉動消費增長
我市通過“樂游河源”品牌持續發力,深度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升級魚燈夜游活動,強勢推介“河源一桌菜”美食文化,做活鄉村旅游,大力提升服務品質,充分發揮萬綠湖國家5A級景區龍頭帶頭作用和各特色景區景點文旅品牌示范引領作用,舉辦系列具有河源特色的文旅活動,吸引了大灣區游客來河源旅游觀光,文化和旅游市場井然有序,整體運行平穩和諧。
從霸屏全網的“魚燈夜游”到文化廣場熱鬧的“非遺集市”,從萬綠湖畔的紅歌傳唱到巴伐利亞莊園的主題巡游,河源假日文旅市場傳統韻味與現代活力交織,文化體驗與趣味互動碰撞,為市民游客奉上豐富多彩的“文旅大餐”。其中第二屆“魚燈夜游”活動成為最大亮點,活動貫穿整個假期,內容豐富多元,3日晚的大型江上魚燈夜游、無人機、煙花表演、水上火壺、魚燈巡游等,讓游客直呼過癮。活動全新打造的河源夜游IP“狗麥魚”及全程話題持續霸屏,相關內容全網點擊率當晚突破100萬+,3日晚核心區域、核心時段觀眾達12.5萬人,央視也對此次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此外,活動同步開發文創、推介食宿、打造美食集市,三大消費場景深受大灣區游客青睞,大幅拉動市區住宿與餐飲消費。
文化惠民 公共場館成為打卡熱點
雙節期間,我市文化場所同步開啟“惠民模式”。市博物館舉辦“迎中秋慶國慶”系列活動,河源恐龍文博園成大灣區打卡熱點;市圖書館推出“家國兩團圓詩韻賀雙節”“深圳讀書月走進河源”等活動,開展35場好書推薦,吸引讀者18230人次參與。10月1日至8日,市圖書館及相關自助圖書館共接待讀者21650人次。
此外,龍川縣板塘翰林書屋作為“文化+旅游”融合典范,假期日均人流量達七八百人,日均銷售額超3000元,展現文化賦能旅游消費的良好態勢。
“煙火氣”十足 “文化味”濃郁
雙節假期,我市“煙火氣”十足、“文化味”濃郁。首批59家“河源一桌菜”推廣餐飲企業,推出“國慶團圓宴”“中秋家宴”等套餐,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推廣,持續提升河源美食品牌,拉動餐飲消費。一大批游客“聞著菜香來河源”旅游,擴大了河源客家菜的名氣。河源文化廣場分會場設置的美食長廊,匯集全國各地及本地特色美食與優質土特產,吸引了眾多游客線上線下消費。
好吃好喝的美食讓人難以忘懷,但精神食糧更是讓人愉悅。雙節期間,龍川縣舉辦“非遺大聯歡·共舞普新章”國慶主題活動,省級非遺《龍川馬燈舞》、龍川手擎木偶戲、龍川雜技、市級非遺項目《船燈舞》,以及來自潮汕地區的國家級非遺《潮州府城英歌舞》同臺獻藝,輪番登場,讓廣大游客近距離感受到河源及各地非遺文化的魅力;龍川縣田心鎮甘陂畬族村舉辦2025年第三屆“田心四季”文化活動·畬鄉風情夜活動,吸引約2.8萬名游客前來打卡,帶動單日文旅消費103萬元;“山歌醉龍川”文藝展演展示了龍川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東源縣將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的文旅資源,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舉辦“百姓說——我們的村晚”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示范活動,融合客家文化、紅色記憶、非遺展演與農趣體驗,被CCTV-1《晚間新聞》報道,向全國觀眾展示了“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豐碩成果。“鹿飲集”營地推出東江垂釣、江景燒烤等活動,搭配“河源一桌菜”,讓游客盡享湖畔休閑樂趣。
連平縣田源鎮舉辦魚梁文化周,結合“一席田源魚梁宴”發布、精品旅游線路推廣等活動,通過“上梁”習俗表演、稻田互動等形式,展現原生態人文空間,擦亮省級非遺魚梁文化品牌。
體育賽事成為 鄉村文旅“助推器”
雙節期間,“河美共贏”籃球聯賽更成為鄉村活力“助推器”。龍川縣舉辦2025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龍川大區賽暨縣第七屆運動會“常青杯”中年男子籃球賽等活動;紫金縣九和鎮舉辦喜迎十五運2025年河美共贏“東瑞杯”村BA籃球賽,以本地農旅產品為主,現場還設置農特產品展區,助力紅心蜜柚、南藥等特產銷售;和平縣下車鎮、貝墩鎮等也相繼舉辦籃球賽,以體育賽事凝聚鄉村力量,為假日鄉村文旅注入新活力。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