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落實山區和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補貼山區教師人均每月達1000元
謝愛巧回憶道,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地經濟落后,學校教學環境也比較簡陋。教學樓矮小,課室桌椅陳舊,教具就是粉筆和刷了黑漆的木板。當時學校老師也比較少,老師不僅要教語文、數學等學科,還有兼職教美術、音樂等其他學科的,教育質量很難得到保障。她告訴記者,邊遠山區教學不容易,條件艱苦,工作任務繁重,老師收入比較低,不少鄉村老師擠破腦袋都想到市區或縣里的學校任教,這使得山區學校老師流失嚴重。
從教28年間,許多同事先后調到市區或縣中心學校工作,謝愛巧在思想上也曾有過動搖,但是看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她默默打消了進城的念頭,一心一意為孩子傳授知識。現在,她更加堅定了留下的信念。“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下,鄉村教師待遇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加上鄉村工作補貼,每月能多拿1000多元的津貼,教學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發展機會也多,生活更加有奔頭了。”謝愛巧說道。
去年廣東“兩會”期間,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山區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這也被列入首件省十件民生實事,將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000元。在2016年,市教育局已落實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全市各縣區已擴大了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的補貼范圍,公辦普通高中和公辦幼兒園老師也能享受補貼政策。2018年,全市落實山區教師崗位津貼人均每月達到1000元。
多舉措促進城鄉公共教育服務均衡發展
通過教育“創強”“創均”,上坪鎮中心小學的課堂從“一張嘴、一根粉筆、三尺講臺”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使用多媒體教學一體機進行教育信息化教學,辦學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市積極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活動送教,切實提高了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讓鄉村教師有更多發展機會……在這里,謝愛巧見證了市委市政府為改善山區和邊遠地區教育滯后現狀所作出的努力。
據悉,近年來,我市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切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夯實基層教育工作基礎,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培養培訓、落實福利待遇等措施以充實鄉村教師隊伍力量,提高鄉村教師素質和積極性。其中,我市從2013年起改革農村小學教師培養機制,實施免費培養、定向分配的方式,吸引優秀初中畢業生報讀河職院師范大專,定向分配到農村小學從教,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同時,加強農村中小學富余教師轉崗培訓和農村緊缺學科教師培訓,解決師資隊伍結構性缺編和緊缺學科教師不足問題,師資培訓方面也向鄉村教師傾斜。
如今走進新時代,問及未來的新愿景,謝愛巧表示,國家發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希望鄉村學校優質教師的來源得到多渠道擴充,鄉村教師資源配置得到不斷改善,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進一步促進城鄉公共教育服務均衡發展。
本報記者 鄧宇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