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部門多點發力提升貧困人員幸福感 2018年底貧困人員 全面納入社會保障
黃春梅已經是一名花甲老人了,這幾年來,隨著歲數漸長,她心里的恐慌與憂慮就像是浸了水的海綿,一天天地發脹。黃春梅的丈夫何陸添也已70多歲的高齡了,就是想出去做份工也沒人要了。這可怎么辦?女兒的醫藥費,每月四五百元的房租,3人的吃喝穿用,這些錢都從哪來呢?愁入心腸,緊皺的眉頭更是難以松開。黃春梅只能求助于政府。幸運的是,2018年5月,她的申請通過了,市住房保障部門通知她去抽選廉租房!“真是太好了,感謝政府。”看著自己家2房1廳的住房,喜悅涌上她的心頭。
另外,市人社部門多措并舉,千方百計力促貧困人員納入養老、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出臺了《河源市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實施辦法》。作為東埔街道精準扶貧戶、低保戶,黃春梅一家也終于能享受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福利。住不起房、生不起病、養不了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黃春梅覺得日子有了盼頭,全身的力氣又回來了。
群眾抽選保障房。(資料圖片)
6日下午,黃春梅上了前往老城區的公交車,準備到中心市場買菜做飯。在車上,她對記者說:“春節要到了,很多人都要請人搞衛生,我要多接幾個活,把在新房過的第一個年過好了,以后日子就紅火了。”她的臉上滿是笑意。
2018年新增解決約1.3萬人住房困難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列入十件民生實事,再度提高民生重視程度。
2018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全面深入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穩健實施住房貨幣補貼,切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為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提供支持,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我市全市基本建成標準項目已完成7個263套/戶,任務完成率為117.41%;全市新增分配公租房266套,累計分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公租房3832套/戶,新增解決了約13000人的住房困難問題,分配率為96.16%,超額完成了省下達分配率要達到95%以上的目標。
貧困人員養老醫療保障百分百覆蓋
2018年,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增到每人每年180元,各級財政對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80元左右,而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重度殘疾(二級以上)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個人繳費由政府全額補助。
黃春梅一家正符合全額補助標準。在政府為貧困人員代繳保險費用政策出來之前,因為貧困,黃春梅一家并沒有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只能祈求自己不生病,但是人窮志短,病魔也不饒人。”黃春梅說。2018年,根據《河源市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實施辦法》《關于調整2018年大病保險有關待遇標準的通知》等文件,市人社、公安、民政、扶貧、殘聯等相關部門聯合行動,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貧困人員“不漏一戶”“不差一人”參加養老保險;加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經辦管理,完善縣區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系統建設,為縣區貧困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據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85477名貧困人員納入養老保障覆蓋范圍,114844名貧困人員納入醫療保障覆蓋范圍,覆蓋率均達到100%,有效提升了貧困人員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本報記者 楊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