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掃更“清明”
本報訊 記者 蘇遠龍 清明節將至,河源各大公墓進入祭掃高峰。昨日,市民政局、市殯儀館發出倡議,倡導市民文明祭掃,禁燃禁放、錯峰祭掃、生態安葬,保障清明祭掃安全有序進行。
又是一年春草綠,一年一度清明來。在這個緬懷逝者、寄托哀思、感恩先輩的時節,為營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諧的清明祭掃氛圍,踐行綠色低碳祭掃新風尚,提升河源文明形象,市民政局、市殯儀館發出倡議,倡導文明祭祀新風,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破除焚燒拋撒紙錢、燃放鞭炮的陳規陋習,大力倡導家庭追思、鮮花祭奠、撰文以祭、集體公祭、社區共祭等綠色低碳祭祀方式,改變注重實地實物祭掃為精神傳承為主,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
倡導環保祭掃。樹立環保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法規,不制造、銷售、使用仿真幣品。積極投身城市綜合管理活動,自覺維護城市環境衛生秩序,不在非指定地點焚燒祭掃用品,為治污減霾工作貢獻力量,共同維護優美整潔的城市形象。
倡導安全祭掃。清明節期間,正值人流、車流高峰,廣大市民應科學合理安排祭掃時間,避開高峰日,錯開時段,保證祭掃活動安全、順暢、有序進行。要自覺維護祭掃場所公共秩序,在祭掃時要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增強安全意識,嚴防火災和擠踏等事故的發生。為避免交通擁堵,請廣大市民朋友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倡導厚養薄葬風尚。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老人在世時,多盡孝道;老人逝世后,從儉辦喪、文明祭奠,讓逝者安息,讓生者無憾。倡導選擇骨灰樹葬、花葬、草坪葬、自然葬、海葬等節地生態葬法,保護生態環境,共同營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倡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倡導黨員領導干部在清明期間到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祭奠英烈活動,積極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要求,努力在生態安葬、節儉治喪、文明祭掃等方面做表率,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
市民政局、市殯儀館在倡議書中指出,推動殯葬改革,倡導文明祭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殯葬改革和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為建設和諧友善河源做出新貢獻。
緬懷先烈
27日,河職院附屬小學組織該校百余名師生前往河源阮嘯仙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本報記者 吳奕鎮 通訊員 翁寶英 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