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新區今年將重點抓九方面工作
本報訊 記者 楊容 特約記者 廖志良 17日,河源江東新區召開2020年度工作大會。大會回顧總結了2019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各項任務,號召全體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奮力推動江東新區建設發展全面提效破局、努力率先構筑新局,爭當我市“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先鋒。
各項工作提效破局取得明顯成效
2019年,江東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搶抓“雙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扎實落實“1+1+9”工作部署,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全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當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為44.57億元(含臨江工業園)比增3%;規上工業增加值17.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比增52.9%,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比增108.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比增35.1%,稅收收入比增4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增7.2%。
“四組團”開發建設齊頭并進。2019年,江東新區緊抓“5·20”“10·18”“12·28”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奮戰三個“100天”,實施提效破局三步走,“四組團”建設加速推進。土地房屋征收、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三大攻堅”行動成效顯著,共征土地265.6公頃,比增52%。在系列經貿活動中,接待客商超過1000人,簽約、奠基、動工、投產項目90個,投資總額達1258億元。
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東江東路北段、職院南路、鳳凰路等7條市政道路全部貫通。貴龍寨“三舊”改造和紫金橋頭、紫金橋北、大坑片區等綜合開發和勝利花園二期、和平花園安置小區等民生項目加速推進。園區小學、東岸學校、碧桂園學校首期開學,增加優質學位6420個。深河人民醫院項目主體封頂,標準化衛生站“一村一站”實現全覆蓋。成功抵御“6·10”“6·12”洪澇災害,推行路橋長制,基本完成臨江勝利橋、光凹橋和古竹鴨子渡橋、雁頭橋等4條危橋改造重建。
擘畫新藍圖,重點抓九方面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推動江東新區發展全面提效破局的攻堅決戰之年。今年,新區將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對接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深入落實“1+1+9”工作部署,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奮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努力率先構筑新局。
在經濟增長上,新區2020年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2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全面提效破局,努力率先構筑新局,將以九大方面工作為抓手,一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打造現代河源核心增長極,在發展都市經濟推動“四組團”建設提效破局增效上高質量融入“雙區”;三是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上高質量融入“雙區”;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縱深發展上高質量融入“雙區”;五是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在形成開放發展新格局上高質量融入“雙區”;六是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在構建區域創新體系上高質量融入“雙區”;七是筑牢生態防護屏障,在落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上高質量融入“雙區”;八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在落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上高質量融入“雙區”;九是建設人民幸福心城,在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上高質量融入“雙區”。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特色文化室、農家書屋等民生工程;確定新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推進區教育發展中心建設;加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學位供給;推進臨江、古竹13所小學(教學點)標準化建設和古竹實驗學校、臨江中心高中部建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推進深河人民醫院、新區婦幼保健院、古竹人民醫院、臨江衛生院改造等項目建設……大會還公布了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