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掘金”綠富雙贏 源城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激活林下經濟
油茶樹下種五指毛桃,靈芝大棚中菌菇蓬勃生長,林間步道上游客絡繹不絕……今年以來,源城區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25萬畝林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動林下經濟“多元共生、三產融合”,通過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業態創新,持續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協同發展之路。

林下五指毛桃育苗場。
多元共生結出“致富果”
“油茶樹下種五指毛桃,不僅省了800元每畝的開發成本,還能共享灌溉系統,畝產直接提升10%!”華源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站在2000畝套種基地里,算起了“生態賬”與“經濟賬”。這種“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種植模式,讓油茶的長期收益與五指毛桃的短期回報形成互補,項目全面豐產后,僅該基地年綜合收入就達1000萬元。
源城區的林下經濟版圖,遠不止“油茶+五指毛桃”這一筆。在埔前鎮、源南鎮的茶園里,河源市適然農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林下有機茶園郁郁蔥蔥,2025年上半年茶葉產量達15.2噸,產值738萬元,產值與產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數據。“我們采取林地套種茶樹的種植模式,堅持‘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用落葉枯葉做有機肥,可生產出原生態、無污染的茶葉。”該公司負責人捧著公司生產的茶制品介紹道。
林下菌菇種植同樣勢頭強勁。廣東雄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膽探索“林下套種食用菌”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林下經濟基地。“林下散射光和恒定濕度最適合菌菇生長,與大棚種植相比可節約大量成本。”企業技術員介紹,2024年黑皮雞樅菌和茶樹菇產值13.5噸,產值327萬元。靈芝種植則是另一張“致富名片”。500畝的仿野生靈芝種植園、500畝林地套種食用菌基地,2024年實現靈芝產量20噸,產值1131萬元。“我們仿野生靈芝種植具有諸多優勢,不僅在品質上與野生靈芝相近,活性顯著,同時安全性更有保障。”公司負責人指著烘干的靈芝切片說,這些產品不僅供應藥房,還被加工成靈芝孢子粉,身價翻了幾番。
精深加工擦亮“金招牌”
今年,源城區重點打造具有全市影響力的五指毛桃區域公共品牌,力爭建設成為全省知名的五指毛桃產業發展高地,到2025年底,建立完善的五指毛桃產業體系,初步實現種植標準化、加工精深化、品牌特色化、市場標準化。
新鮮的五指毛桃經過清洗、切片、萃取等工序,搖身一變成為湯料包、代用茶、五指毛桃酒、調味品等100余種產品。從2021年到2024年,源城區五指毛桃產業加工產量從1000噸增長到2300噸,產值從2698萬元躍升至4550萬元。
餐飲加工領域的突破更顯市場活力。河源市耕耘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五指毛桃預制燉湯”“五指毛桃香雞”,在2024年產值實現重點突破,從往年的600萬元飆升至2500萬元。
業態創新激活“綠引擎”
周末的巴伐利亞莊園、野趣溝等景區,游客在森林步道漫步后,品嘗著五指毛桃燉雞湯,體驗“林下采摘”樂趣。這種“生態+康養+體驗”的模式,讓源城區的森林資源成為可感知、可消費的文旅產品。
以野趣溝、春沐源小鎮、巴伐利亞莊園為支點,源城區將林下經濟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采摘體驗+康養度假+科普教育”的新業態。游客可在靈芝基地參與菌包制作,親手培育靈芝;親子家庭可在茶園體驗采茶、炒茶全過程,了解茶文化;在油茶套種基地,研學團隊可通過觀察油茶與五指毛桃的生長加工等過程,學習生態種植知識。“種植基地+加工企業+旅游景區”的閉環模式,讓產業鏈各環節無縫銜接。
同時,源城林下養殖也借勢文旅實現“增值”。廣東屹庭實業有限公司在埔前鎮陂角村的放養基地里,12500只山地雞、100頭牛、2000只羊在原生態的林間覓食,形成“雞吃蟲草、糞便肥田”的生態循環。這些產品不僅供應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更成為親子體驗、農耕研學的活教材,實現“養殖+旅游”雙重收益。
固本培元鋪就“長遠路”
源城區將地理標志培育作為重要抓手。制訂《地理標志產品“河源五指毛桃”》地方標準,同步挖掘五指毛桃種植、加工、食(藥)用傳統文化,推動“河源五指毛桃”納入源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持續通過新媒體平臺講好“河源五指毛桃”故事,提升品牌影響力。目前,“河源五指毛桃”已獲廣東省首批地理標志培育產品,正在全力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在科技支撐方面,源城區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在全市率先建立核心“種源芯片”基地和種質資源庫,引進1~2個優質五指毛桃品種開展試種篩選,成功攻克五指毛桃種植育苗難題,可實現每年培育優質種苗300萬株以上。接下來,將整合高校創新資源,提升五指毛桃產業核心競爭力,聯合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成立河源五指毛桃產業創新聯盟,力爭在核心種源、精深加工、功能成分研究等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突破。
綠潮涌動處,發展正當時。從單一種植到多元融合,從賣原料到創品牌,源城區以創新思維激活林下經濟潛力,證明發展林下經濟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路徑,是推動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力抓手。這片被綠色浸潤的土地,正以蓬勃的生機,持續深耕生態資源,做強特色產業,讓更多“綠葉子”變成“金票子”,為廣東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源城智慧”。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李春華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