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非遺鬧村晚 田園煙火引客來 東源縣下屯村全國“四季村晚”以鄉土文化點亮鄉村未來
本報訊 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陳振敏 10月1日,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舉辦。本次活動是東源縣積極響應中宣部、農業農村部、文旅部等七部門提出的“文藝賦美鄉村”工作的具體行動,以“百姓說——我們的村晚”為主題,以“鄉親”為演出主體,以“鄉音”為情感紐帶,以“鄉愁”為精神內核,以“鄉情”為藝術表達,匯聚東源客家文化、紅色底蘊、非遺展演、田間野趣等內容,見證“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豐碩成果,用文藝賦美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中國文化 館協會、河源市文廣旅體局、東源縣人民政府主辦,東源縣文廣旅體局、義合鎮人民政府承辦。
探村走播串聯人文景觀,展現鄉村“流量密碼”
活動當天,主持人與鄉村文旅推薦官組成“向導團”,帶領線上線下觀眾開啟“沉浸式鄉村漫游”——從2024年成功承辦全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的仙塘鎮出發,到義合鎮高速出口,途經服務村民的黨群服務中心、浸潤客家風情與東坡文化的蘇家圍·東江畫廊旅游景區,乘游船抵達承載紅色記憶的紅船碼頭,再換乘電瓶車抵達主會場非遺圩市。一路行來,綠美生態景觀與人文景點交相輝映,不僅讓游客現場深度感受下屯村的生態之美與文化之韻,更通過直播鏡頭傳遞給線上的觀眾。

在蘇家圍·東江畫廊旅游景區的分會場,客家文化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客家山歌愛好者即興開唱,悠揚的曲調縈繞古村;擂茶制作、傳統客家釀酒等非遺技藝現場展演,游客可親手參與、親口品嘗,沉浸式體驗客家生活;宋朝集市、古韻文娛活動,詩詞與特色美食相得益彰,文化與味蕾的雙重體驗讓游客印象深刻。
田間地頭的“稻田套鴨子”游戲更是熱鬧。村民與游客圍在田邊,有人瞄準目標奮力投擲,有人為成功套鴨歡呼,也為失手大笑,歡樂氛圍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與此同時,“義合鴨”的美味通過現場介紹和品嘗深入人心,既豐富了活動體驗,也為當地特色農產品打響名氣,廣泛樹立了義合的IP形象。非遺展演區同樣人氣爆棚,東源追龍的非遺傳承者舉著巨龍,在鑼鼓聲中靈動飛舞,氣勢磅礴。黃田米酒、康禾貢茶、霸王花米粉等客家特色美食與傳統技藝攤位前,游客絡繹不絕,大家一邊觀看制作過程、聆聽文化故事,一邊品嘗地道風味,不少人當場下單購買,讓“文化體驗”轉化為“消費動力”,直接帶動村民增收。
百姓當主角,文化惠民暖人心
19時30分,隨著燈光亮起,下屯村“群眾才藝大舞臺”正式開演,活動同步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南方+、羊城派、廣東文旅等省市新媒體平臺直播,吸引全國網友在線“云圍觀”東源村晚。15個節目均由本地村民、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內容聚焦身邊人、身邊事,充滿鄉土氣息與生活溫度,既展現了東源百姓的精神風貌,也讓“村晚”成為傳遞鄉村聲音、激活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

開場節目《追龍少年》瞬間點燃現場氣氛。河源理工學校的貓頭獅隊與上莞少年香火龍隊聯袂演出,鑼鼓聲、吶喊聲交織,獅子的憨態可掬與火龍的靈動矯健相得益彰,傳統文化與青春活力碰撞出別樣火花,臺下觀眾掌聲雷動。緊接著,客家童謠《月光光》緩緩響起,熟悉的旋律勾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大人小孩跟著輕聲哼唱,溫馨氛圍彌漫全場;廣場舞《飲燈酒》節奏歡快,舞者們身著客家服飾,動作整齊劃一,生動還原了客家人辦喜事時“飲燈酒”的熱鬧場景,讓游客直觀感受客家民俗文化;情景朗誦《一封家書》中,演員分別扮演阮嘯仙與家人,三名學生分別深情朗誦家書內容,字里行間滿是家國情懷與思念之情,感動了不少觀眾;村民自編自演的舞蹈《小雨》更具創意,背景屏幕播放著蘇家圍荷花池的美景,撐傘游園將鄉村的詩意與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

后續節目同樣亮點紛呈。歌曲《美麗東江》旋律悠揚,舞臺上通過小船、竹林布景,營造出東江畫廊碧波蕩漾、兩岸風光旖旎的意境,讓觀眾沉醉于東源的生態之美;村民主演的情景小品《家鄉那些事》充滿生活氣息,通過講述村里修路、發展特色種植、開辦農家樂等真實故事,幽默風趣地展現了“百千萬工程”給鄉村帶來的新變化、給村民生活帶來的新希望,臺下笑聲與掌聲不斷;最具特色的當屬村民農耕走秀節目——村民身著日常勞作的衣物,手持農耕工具走上舞臺,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雞鴨,還有自己手工制作的非遺美食,樸實的裝扮與自信的姿態贏得滿堂彩,工作人員還向臺下觀眾分發非遺美食,讓大家在欣賞節目之余,還能品嘗東源非遺味道。

活動最后,全體演出村民與現場觀眾共同起立,高唱《歌唱祖國》。嘹亮的歌聲在下屯村的夜空回蕩,傳遞著對祖國的祝福、對家鄉的熱愛,也為2025年東源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從2024年南園古村全國秋季“村晚”的驚艷亮相,到2025年下屯村全國“四季村晚”的再度出彩,東源連續兩年承辦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折射出東源以“村晚”為抓手,推動人文與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智慧。通過“村晚”活動,東源將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能體驗、可消費”的文旅資源,既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百姓在家門口實現“演員夢”,又吸引了大量游客走進鄉村、了解東源,帶動了餐飲、住宿、農產品銷售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文藝賦美鄉村。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