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稅務創新推出三跨協同模式 助力企業破解發展難題
自第34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啟動以來,和平縣稅務局緊扣“稅收·法治·公平”主題,創新推出“跨界融合、跨部門協作、跨區域聯動”三跨協同模式,通過多維服務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引導企業筑牢合規經營防線。
跨界融合,稅郵共織法治惠民“覆蓋網”
稅宣月期間,和平縣“郵政綠”與“稅務藍”交織成獨特風景,數輛貼著稅收宣傳內容海報的郵政車穿梭于城鄉主干道,流動車隊變身“移動稅宣站”,車身二維碼將“快遞線”升級為“稅宣鏈”,實現“快遞到哪里,稅宣就到哪里”。在縣城經營水果店的張先生在簽收快遞時掃描車身二維碼,了解到“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舉措。他表示,掃碼就可以進入官方公眾號,各種政策和操作都能在上面找到,申報表怎么填都演示得清清楚楚,太方便了。
跨部門協作,稅園共筑合規發展“護航鏈”
為深化“產城融合”,和平縣稅務局與和平縣工業園管委會簽署《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圍繞高標準服務、高水平防控、高效能機制三大維度實施9項舉措,深化協同共治,精準服務園區企業全成長周期。
在聯合開展的“稅惠園區·法護公平”行動中,稅務部門重點走訪園區新辦企業、出海新銳,把脈跨境經營難題。其中廣東玩音科技有限公司的出海之路頗具代表性,“公司生產的音響設備準備漂洋過海,卻被跨境經營涉稅規劃不足等專業壁壘困在碼頭。”該企業財務負責人黃玉英直言初期困境,國際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稍有不慎就會觸碰紅線。
針對這類出海企業普遍存在的涉稅規劃不足、國際適應能力不足等問題,稅務部門創新建立前置服務機制,通過預先調研出口企業共性問題,制作指引手冊,開展“一對一”精準輔導、靶向施策。“稅務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我們出口發票開具、收匯資料準備,還提醒我們保存好每筆進項票據,作好涉稅規劃,幫我們從源頭筑牢合規根基,為信用評級打好基礎。”黃玉英說。另外,稅務工作人員還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出口退稅輔導,大幅縮減退稅申報的準備時間,也避免因單證瑕疵或政策誤讀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不斷升級的跨境稅收服務,讓出海企業無憂遠航。
跨區域聯動,云端共繪稅收法治“同心圓”
粵贛山水相連處,云端普法正當時。為進一步推進跨區域協同共治、稅收法治資源共享,和平縣稅務局與江西省定南縣稅務局打破時空界限,開啟一場以“跨省云普法·護航新企行”為主題的云端普法,為兩地跨區域經營主體、新辦企業開展“合規經營第一課”“執業紅線必修課”,以實時互動的“法治對話”搭建云端法治橋梁。
“納稅信用等級不僅關乎稅收優惠享受,更是企業融資、招投標的‘金名片’。”和平縣稅務局授課講師以新辦納稅人“合規第一課”拉開云端普法序幕,深入解析信用評級對企業發展的長遠影響。河源輕云清酒業有限公司對此深有體會,這家從贛州引資落地的企業,是和平縣招商引資引入的優質項目。“得益于良好的信用基礎我們順利落戶當地。從項目建設期的‘云端診室’輔導稅務備案,到現在的‘云端普法’助力合規經營,我們全程體驗到的是‘隔屏不隔心’的服務溫度。”項目負責人張湘江說道。
企業行穩致遠之道,既要信用筑基,更需合規護航。定南縣稅務局以案為鑒,剖析企業通過“陰陽合同”“虛開發票”等偷稅漏稅真實案例,專業解讀敲響企業合規警鐘。“稅收合規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一件案例勝過一沓文件,一個個真實案例幫我們厘清了政策盲區”……活動在熱烈討論中結束,但跨區域協同共治的步伐不停。
和平縣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與定南縣稅務局持續深化協作機制,擴展聯合普法的深度、廣度,不斷探索更多貼合群眾、企業需求的普法方式,為兩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鐘詩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魚燈夜游、低空飛行、“非遺”體驗……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文旅市場火力全開,豐富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打造特色多元消費場景,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勾勒出一幅人氣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