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有溫度 居民幸福感更強 ——記廣東省最美志愿服務村(社區)康樂路北社區
日前,省委社會工作部公布了2024年度廣東省志愿服務“最美最佳”先進典型名單。其中,源城區源西街道康樂路北社區獲評“廣東省最美志愿服務村(社區)”。
走進康樂路北社區,居民說起志愿服務時,無不交口稱贊,大家說這里溫馨、文明、和諧的氛圍,離不開社區志愿服務隊的辛勤付出。據了解,近年來,康樂路北社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社區服務內涵,提升治理效能與品質,致力于構建精細化、系統化的社區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區推出“青字號”志愿服務,讓孩子們度過快樂童年。
建強志愿服務隊伍,營造濃厚志愿氛圍
社區是志愿服務的主陣地、主場景,與基層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今年3月,2025年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期間,康樂路北社區在市客家文化公園西門舉辦公益集市活動。公益集市匯集了義剪、義診、垃圾分類、法律咨詢、應急救護培訓、專業社工和志愿宣傳等22個民生服務特色攤位,吸引了超千名群眾參與,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掀起了“人人爭做雷鋒,處處可見志愿者”的熱潮,讓雷鋒精神在互動中傳遞,激發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行列。
公益集市作為連接志愿者與廣大市民的橋梁與紐帶,既為愛心力量搭建了奉獻平臺,也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暖心的公益服務。據了解,康樂路北社區不大,但志愿氛圍濃厚,在這里,有15支志愿服務隊,志愿者近4000人,曾獲評全國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站。
志愿紅擦亮“青字號”志愿服務品牌
近日,康樂路北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少先隊隊室開展“青學堂”非遺拓印燒箔畫DIY手工活動,吸引了轄區15個學生家庭參與,讓青少年近距離體驗金箔畫的獨特魅力,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這是康樂路北社區開展“青學堂”文化素質提升項目的具體行動。近年來,康樂路北社區孵化“青”字號系列志愿活動,持續擦亮“青字號”系列志愿活動,圍繞思想引領、文化提升、安全教育和體育鍛煉四大領域,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目前已累計開展活動80余場,惠及青少年近萬人。
為讓青少年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童年,解決家長周末或假期看護難問題,康樂路北社區經常組織開展“青領航”思政課,邀請市區青年講師團開展理論宣講、紅色故事會等主題活動20余場,以生動形式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學堂”文化素質提升項目依托青年之家、少先隊隊室等功能陣地,開展書法、繪畫、音樂等課外實踐課程。目前已開展培訓班30多期,受益少年兒童1800多名。“青春守護”安全技能提升項目創新推出“木偶話安全青心護童心”木偶劇安全宣傳教育和防溺水安全等公益志愿服務活動,有效增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目前開展20余場講座及活動,受益青少年兒童2700多名。“青趣運動”體能素質提升項目設計趣味運動會、戶外拓展等10余場特色活動,吸引1300多名青少年暢享運動樂趣。
此外,康樂路北社區還搭建青年志愿服務平臺,組建返鄉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參與社區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激活基層治理和志愿隊伍的新生力量。
志愿服務擦亮社區居民“幸福底色”
“一老一小一新”牽動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康樂路北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體,提供差異化服務,打造有溫度的社區。通過“黨建+志愿隊伍”服務模式,定期開展關愛慰問、便民服務、愛心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以傳統節日為載體,深挖文化內涵,通過開展“康樂嘉年華共慶歡樂年”春節系列活動、“共享康樂高質量蜂巢共筑鬧元宵”等活動,將暖心、便民、惠民的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近年來,社區累計開展關愛“一老一小”志愿服務80余場,關愛新就業新業態群體志愿服務50余場,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超130余場,覆蓋群眾近萬人次。
環衛工人、外賣騎手與快遞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康樂路北社區積極行動,從多維度入手,全力建設友好社區,讓這些奔波的身影有了溫暖的依靠。設立戶外勞動者工會愛心驛站,為新業態就業群體工作者提供休息場地,可免費提供飲用水、常用藥品,還有手機充電服務;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技能提升服務,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引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作為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積極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百千萬工程、綜合網格治理等工作。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區服務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接下來,康樂路北社區將推動志愿服務向標準化、品牌化、項目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河源市志愿服務提供“康樂樣板”。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羅嘉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專家講解的護腎飲食‘三低一控’原則,簡單實用!我是一名透析患者,專家詳細檢查了我的血管通路,還教了我日常護理方法,真的很專業!之前對血管通路的護理不太了解,聽了醫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