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建設步履鏗鏘
黃浦江畔,法槌落下,全國首例涉人工智能芯片的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塵埃落定,千萬元技術泄密損失的精準認定為硬核科技筑起法治屏障;珠江之濱,廣州市黃埔區綜治中心里,民警、調解員、律師聯動發力,說理釋法,不多時日便化解一起房屋租賃糾紛……這些故事,訴說著法治化道路上社會治理的新面貌。
從“語音咨詢”“指尖辦事”的便捷高效,到基層治理的法治賦能;從問需于企的服務意識到營商環境的公平有序,法治中國建設步履鏗鏘,法治成果既體現在市井巷陌的日常場景中,也深刻融入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
“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成常態
“相比以往每年要應對輪番的行政檢查,如今哪些部門查、查什么、什么時間查等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我們能安心搞生產。”談起近年來涉企行政檢查的變化,河北邢臺某食品加工廠負責人感觸頗深。
“嚴禁逐利檢查”“嚴禁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不得亂查封、亂扣押、亂凍結、動輒責令停產停業”……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首次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
讓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不僅減輕了企業迎檢負擔,更讓市場主體吃下了“定心丸”。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行政檢查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入企入戶檢查減少48.3萬次。同時,檢查精準度大幅提升,比如北京涉企檢查數量下降72%,發現問題率提高26%;寧夏檢查數量下降31%,發現問題率提高35%。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對于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小微企業超900家,頻繁的商貿往來催生出旺盛的法律需求。當地以綜治中心建設為契機,開通企業解紛“直通車”,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服務。
“用法貴”問題如何解決?當地綜治中心聯合司法所、律所、商會、銀行等,采用團購、自助點單和社會力量助力等多種形式,創新打造“法拼拼”團購式法律服務。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初,全國2848個縣級綜治中心已正式運行。企業安心發展,群眾安居樂業,法治建設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在數字時代感受司法力量
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錄音制品中的聲音構成侵權。這是全國首例“AI聲音侵權案”的判決認定。
配音師殷某發現用自己的聲音制作成的作品,在多個知名App廣泛流傳。經聲音篩選和溯源,發現上述作品中的聲音來自北京某智能科技公司運營的平臺中的文本轉語音產品。殷某遂將該公司在內的五被告起訴到北京互聯網法院。
近年來,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新業態,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爭議和糾紛。如何在新興領域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考驗著我國的司法智慧。
這起案件,將“AI生成內容是否侵犯人格權”的爭議推至臺前。在最高法的指導下,主審法院作出如上認定。司法對個人信息濫用說“不”,向社會傳遞了鮮明的價值導向。
如今,公民數據權益保護也在與時俱進。最高法不斷推進算法規則的司法規制,制定人臉識別、網絡消費、涉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等司法解釋,發布指導性案例……一系列舉措推動了人工智能為民、向善、守法,保障了各類新型數字商業模式依法、規范、健康發展。
“根據傳回畫面分析,發現河面存在堆積物!”日前,在河南新鄉,一架搭載高清鏡頭的無人機騰空而起,攝像頭對準衛河河面,將清晰的實時畫面傳回新鄉市檢察院無人機證據調查中心。
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推動實施“數字檢察”戰略,以大數據運用賦能新時代法律監督。不少地方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數字檢察之路。讓數據發聲、為治理提效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司法實踐。
法治人才隊伍蓬勃發展
2019年開始,司法部先后推出援藏律師服務團、青年律師西部鍛煉計劃,一批批律師投身祖國西部。
從雪域高原到邊疆村寨,從涉外法庭到社區網格,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精、為民情懷深的法治人才隊伍加速成長。法官、檢察官具有法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超過95%,律師人數達83萬人、公證員1.5萬人、仲裁員6.7萬人,法學院校每年培養輸送10萬名法治人才……一組數據勾勒出我國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的堅實足跡。
近年來,我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按下“加速鍵”,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筑牢法治屏障。人民法院通過開展專題培訓、掛職輪崗、業務交流等方式,培養選拔優秀涉外審判人才;最高檢通過開展檢校合作,組織業務骨干到國外培訓等方式,展開立體式涉外法治人才培訓;司法部深入對接涉外領域人才需求,加強專門化“訂單式”培養,遴選形成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名錄,組建涉外仲裁人才庫。
基層法治工作者在社會治理中彰顯“大作為”。“我的摩托車就是一個流動的法治宣傳站。”多年來,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長魏官元總是騎著“老魏黨員摩托車”傳播法律知識,法治的種子在村落之間生根發芽。
從邊疆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堅守到涉外法務的突破,從基層治理的創新到專業隊伍的精進,法治人才隊伍蓬勃發展,每一股力量,都為法治中國建設注入強大生機。
據光明日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