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變大田 荒地變“糧倉” 紫金縣義容鎮成功盤活200多畝閑置田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這塊地原本撂荒了,通過小田變大田,連片種植了200畝南晶香占絲苗米,產量預估在12萬斤左右,全部都已經銷完了。”近日,紫金義容鎮中興村村干部葉海清說道。昔日撂荒地,今朝豐收田。在紫金縣義容鎮中興村,當地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模式。此模式不僅成功盤活200多畝閑置田,還積極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達成了“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很難想象,這片豐收田曾經是連片的撂荒地。過去因歷史緣由,大片農田逐漸荒蕪。為盤活閑置資源,市派駐義容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共同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集體流轉、規模經營、聯農帶農”為原則,積極探索“小田變大田”改革。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義容鎮中興村第一書記歐陽志明介紹說,他們算過一筆賬,200畝撂荒地相當于全鎮1.5萬人斷糧1個月,所以必須把它盤活。他們做通了66戶村民工作,將這一片田埂拆掉,實現小田變大田,還通過修建水渠,對標高標準農田規劃建設,實現設施升級。同時通過無人機日常管護、旋耕機作業,進一步降低耕種成本。
僅僅4個多月,原本零散的土地突破田埂界限,變身為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為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中興村積極探索“就業優先+收益分紅”雙輪驅動模式帶動村民增收,并加強與富鎮強村公司合作,保障稻米銷路,形成可持續的聯農帶農“富民路徑”。義容鎮提出,將持續推進土地流轉,不斷提高土地集約化經營面積。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耕種綠肥等工作提高耕地地力。同時選優培優絲苗米、水稻品種,合理安排間作輪作。開展多元化種植,打造有機農特產品品牌,不斷提高市場效益,為村集體和農戶增收致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