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記憶2001年
年度熱詞 揭批“****功”、劣質奶粉、破案責任制、保護東江”母親河“、打擊”******“賭博、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喜慶申奧成功、新豐江水利樞紐工程、市體育館建設、瘦...
-
戰疫:社會應急機制得加強
翻閱2003年的河源晚報,你會發現,那是多事的一年。這年,非典襲擊河源,東源發生特大車禍…… 河源首次公布確診18名非典病例。于是,我市展開了一場與非典生死搏斗...
-
尷尬:河源市民小毛病不少
在我市創優工作即將迎省檢、國檢之際,本報結合當時正在開展的“市民素質教育”活動,推出系列報道《挑挑河源市民的小毛病》,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稱贊者道:諸...
-
新聞記憶2000年
年度熱詞 集體婚體、狠剎亂收費歪風、重塑教育形象、老城區改造、村村通公路、愛心獻功臣、成管年、千干扶千戶、毒米 河源大事 開始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工作、農房...
-
新聞記憶1999年
年度熱詞 法律援助、整頓機關作風、二惡英、三高"農業、優化投資環境、放心菜、引進人才、"嚴打"斗爭、取締****功非法組織、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社保 河源大事 確...
-
新聞記憶1998年
年度熱詞 招商年、第二次創業、直選村委會、法院執行難、掃黃打非、白板肉、再就業工程、打擊非法傳銷、沖出計生“籠子”、優化投資環境、清理“三違” 河源大事 我...
-
跨越:每一步都是新的起點
2000年,在新世紀鐘聲敲響時,河源晚報擴為周三刊,迎來5歲生日,開始了新征程。 為盡快改變小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市教育局出臺“減負令”。減負,是為了讓學生學得...
-
欣喜:公眾知情權漸受尊重
1999年的河源江晚報報道的視野更加開闊,行文更加大氣。在當年度的新聞中,最有突破的是對有關艾滋病數據的公布。 社保,如今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然而在1999...
-
關注:百姓衣食住行我牽掛
進入1998年的河源,喜事連連:先是建市十周年大慶,擂響第二次創業的戰鼓;接著是東源縣宣告結束有縣無城的歷史;再就是東江晚報正式更名為河源晚報,兩字之改,翻開了晚報發展新...
-
新聞記憶1997年
年度熱詞 源城率先實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放心肉、炒股、扶貧攻堅、創衛、限養(犬)、 河源大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到河源視察工作,源城率先實施...
-
新聞記憶1996年
年度熱詞 開發飲用水行業、治理公路“三亂”、住房公積金、治理教育亂收費、減輕農民負擔、車輛失竊險停保、清理特種車牌、學濟南交警 河源大事 “5·12食物中毒事件...
-
新聞記憶1995年
年度熱詞 再就業工程、“普九”、“三高”農業、優化投資環境、放心菜、引進人才、“嚴打”斗爭 河源大事 市稀土治煉廠成我市首家破產企業、市級黨政機構由64個精減...
-
回歸:百年游子回母親懷抱
在1997年的河源晚報上,家事、國事、天下事,這一年全部集中為一個焦點:香港回歸。這不止是收回一個經濟之港,更重要的在于重拾百年前丟失的一份尊嚴。 讓人自豪的...
-
渴望:恐龍會成為河源名片
時光回到1996年3月12日這一天,河源晚報頭版有這樣一篇報道——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正式確認,此前在源城區巖前一帶發現的一窩“石蛋蛋”為恐龍蛋化石。記者...
-
萌動:市井生活的表達欲望
1995年1月6日,河源新聞界發生了一件很多人當時也許沒意識到,但后來卻和自己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事件——東江晚報(1998年7月更名為《河源晚報》)創刊了。里面有大量受老百姓...
-
民策拓開平坦路 民生澆灌和諧花
“政府辦實事,群眾得實惠。” 今年,紫金縣堅持和諧發展,高度關注民生保障,社會事業協調推進。就醫、教育、飲水、住房、農民工培訓等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
-
惠農政策布春暉 支農措施潤民心
今年,紫金縣以農業農村生產發展和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高效、優質、安全、生態農業,通過引導農民重點發展種植春甜桔、高山油茶等優質高效的農產品,促進農業增效,讓農民...
-
深山鋪出康莊道 孤島架通幸福橋
“為何龍川有了鐵路、國道,還有高速,而紫金只能望而羨嘆?” 2006年7月,紫金網友“笠麻客”不無落寞地在當地一論壇發帖提出這一疑問。彼時,紫金是河源五縣一區中...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