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三館合一”文化綜合大樓 最漂亮的地方建圖書館
龍川縣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鳥瞰圖。 實事內容 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集資金,把縣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進行三館合一,建設文化綜合大樓。繼續推進 “文化...
-
加快縣城市政道路建設 縣城出口人氣越來越旺
縣委書記段邦賢率隊檢查民生工程。 實事內容 在2010 年3 月召開的龍川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想盡千方百計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快交通、水...
-
“四化并舉”推動“后發崛起”龍川縣高度關注民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本報訊 在2011 年1 月11 日召開的中共龍川縣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上,縣委書記段邦賢代表縣委常委會向全會作所作的報告,對加強和改善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
綠色遍家園高樓矗山川
登上位于中山公園的電視塔,可俯瞰紫城全貌 個案報道 標題:擴建中山公園為居民添錦繡關鍵詞:公園擴建人物:羅楚明身份:紫金縣紫城鎮安良居委會居民 連日來,到紫金中山...
-
千家燈火萬戶歡顏 城農電網改造16萬居民受惠
建設輸變電站讓紫金電網更安全高效 個案報道 標題:投入8200 萬改造城農電網關鍵詞:城農電網改造人物:溫乙招身份:紫金縣紫城鎮南崗村村民 “前些年,村里的變壓器容量...
-
拓荒修渠引水為了大地豐收 投資89萬完成20宗縣人大水利議案工程,18個鎮6580畝農田灌
農村“三面光”水渠修建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個案報道 標題:水渠再也不會“跑冒漏”關鍵詞:水利設施建設人物:鄧仕林身份:紫金縣紫城鎮城南居委會教場村村民 “因為缺...
-
筑巢育才興教為民 紫金縣四中的建設為當地百姓注入了“強心劑”
以客家“圍籠屋”為平面布局的紫金四中 個案報道 標題:讓孩子家門口上好的高中關鍵詞:紫金四中建設人物:何漢揚身份:紫城鎮城西社區下河村村民 2010 年,何漢揚的大女...
-
“六好”社區建設給力創衛 源城創建“六好”社區,全區超八成居委會已達標
實事內容 創建六個“六好”平安和諧社區,是區政府承諾2010 年為民辦好的“八件實事”之一,“六好”是指社區 “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近兩年...
-
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大醫院 1.8億建區人民醫院新院,這是源城區史上投資最大的民生項目
源城區人民醫院外景 個案報道 標題:讓“看病難”不再難關鍵詞:健民建醫院樣本:源城區人民醫院 2010 年,源城區在建設河源 “首善之區”中,把加快區人民醫院新院建設...
-
4369名農村勞動力學到技能 其中2300多人拿到職業資格證書
劉星(右)展示他的職業證書 個案報道 標題:拿到證工資立馬漲300關鍵詞:富民培訓及轉移勞動力人物:劉星身份:初級汽車修理工 盡管參加了區里組織的技能培訓,劉星還是個...
-
金溝灣小學首次招生很火爆 有效緩解了周邊區域學童“讀書難”問題
金溝灣小學全貌。 個案報道 標題:就近入學不再是夢關鍵詞:育民建學校人物:賴瑞銀身份:金溝灣片區居民、小學生家長 2010 年,新落成開學的源城區金溝灣小學,為金溝灣片...
-
全力奏響“教育強縣”樂章 忠信鎮有望成我市第一批“廣東省教育強鎮”
市委書記陳建華在羅小聰、鐘明等縣領導的陪同下調研連平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 實事內容 至2012 年底,使7 個以上鎮實現“教育強鎮”目標;2013 年,全面完成創...
-
2010年完成勞動力培訓轉移6776人 為農民織一張“致富網”
實事內容 2010 年,連平縣新增就業崗位7873 個,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 6792 人。 數字說法 1、完成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017 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
-
縣城過境國道美麗“嬗變” 我市第一條縣區高等級瀝青砼路近日竣工
實事內容 改造105 國道連平縣元善鎮東河村郭屋至江面收費站段,全長8 24 公里,將其打造成文明樣板路。這也是我市縣區中第一條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的高等...
-
文明縣城幸福連平民生
民生連著民意,溫暖著民心。“十一五”以來,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10 年,連平縣委縣政府堅持財力下沉,大力辦好民生實事,增加群眾福祉,讓人民“生活在連平有幸福感、創業在連...
-
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為文明富裕新東源謀長遠 未來粵東名校的擴建之路
肖揚向學校贈送桂花樹并親手種下。 實事內容 舉全縣之力創建省教育強縣,推進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二期工程,整合高中資源,創建我市第一個“省教育強鎮”,營造重教獎學的...
-
新聞記憶2009年
年度熱詞 花裙子、嚴查”醉駕“、創模、創衛、暖企工程、問責制、”烏龍“過江、國民旅游休閑計劃、H1N1甲型流感、水價上調、整治無證”水上餐廳“、太陽能光伏產業、電話(短信)...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