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shù)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民生新聞 > 閱讀新聞

          我市通過對歷史建筑的普查申報認定建檔等工作,為其套上“黃馬褂”

          保護老建筑留住“古邑魂”

          我市通過對歷史建筑的普查申報認定建檔等工作,為其套上“黃馬褂”

          一個地方的歷史建筑反映了這個地方發(fā)展的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在一定意義上它是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和城市發(fā)展的鏈條,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保護價值。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繼今年公布了16處全市第一批歷史建筑名單后,目前,我市正在積極推進第二批歷史建筑的評定工作,已完成了第二批歷史建筑保護對象的普查申報和現(xiàn)場核查工作,接下來將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審,待評審結束后,在條件成熟時將予以公布。

          16處歷史建筑有了“黃馬褂”

          歷史建筑,被稱為石頭史書,承載了人們生活和歷史的記憶。隨著現(xiàn)代化的快速發(fā)展,高樓林立,越來越多的歷史建筑免不了被推倒的命運。如今,這些尚未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尚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但又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筑終于有了“護身符”。

          2015年5月,我市出臺了《河源市加強歷史建筑保護工作方案》,并啟動了第一批歷史建筑的普查申報和評定工作,其間,我市對1949年之前建設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但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我市地域建筑文化特點、建筑樣式、工程技術和施工工藝,具有藝術特點和科學研究價值的,著名人物的故居、舊居、紀念地和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以及其他能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進行了普查。經過審議,最終評定了東源縣藍口鎮(zhèn)司馬第等16處古建筑為河源市第一批歷史建筑。其中,古民居9處、古塔2處、祠堂2處、書院2處、寺廟1處。

          歷史建筑文化味濃厚

          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對歷史建筑的普查、申報、認定、建檔等工作,可以進一步弘揚和保護我市優(yōu)秀傳統(tǒng)歷史建筑文化,推動建設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色的美麗鄉(xiāng)村,讓后人感受到客家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看到客家歷史建筑的精巧美麗,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源遠流長。

          以我市歷史建筑編號HY-01-003的東源縣藍口鎮(zhèn)司馬第為例,司馬第原叫四閣樓,位于藍口鎮(zhèn)齊坑村,建于道光年間(清),距今已近200年,司馬第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9900平方米,屋內多達96間房,15個天井,規(guī)模宏大。建筑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結構完整,講究對稱性,頗具客家風格。

          而同為我市首批歷史建筑的藍口成均第儒林第則不同,其占地約上萬平方米,約為1334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600平方米,屋內多達68間房,其中廚房24間,大小天井17個,規(guī)模宏達。成均第儒林第氣勢恢宏,大門面前是一個占地6畝的水塘和占地2000平米的坪下,迎面而來的是兩根粗大的頂梁,大門正上方是手寫的“成均第儒林第”匾額,走入正門是寫有“郭懷堂”三個大字的風屏,風屏后是四四方方的大天井,天井的左右分列詩書房和孝悌房,頗有儒家風范。

          保護成“難言之痛”

          不過,目前我市不少歷史建筑生存狀況堪憂,亟待開發(fā)式保護。一些歷史建筑藏在深閨無人識,主要用于村民自住。由于年代久遠,又缺少必要維護,多數(shù)歷史建筑已經是“風雨飄搖”。一些黑瓦白墻的高大古宅已不復往日的輝煌,由于常年無人居住,走進樓內一股霉臭的氣味撲面而來,鑲嵌著精美鏤雕的閨房有些已成了雞鴨禽畜的“安樂窩”。

          不單單如此,由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持續(xù)提高,農村興起了建房熱,隨意地拆“舊”建“新”或破壞古民居周邊環(huán)境風貌的現(xiàn)象也讓人擔心。我市一些古建筑的布局、環(huán)境和歷史風貌已在農村建房熱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尤其是過去那種依山傍水,巷陌相連的村落格局已被一棟棟雜亂無章的現(xiàn)代樓房擠壓得七零八落,古民居的典雅古樸氛圍被破壞。

          如何實現(xiàn)歷史建筑的有效保護已成為我市不少職能部門的一大“心病”。“由于涉及經費巨大,維護不是一個縣一個鎮(zhèn)的事情,目前能做的是盡一切可能保證歷史建筑整體的完整性,等待時機進行保護式開發(fā)。”市住建局要求,各地區(qū)及各有關部門要盡快建立歷史建筑保護名錄,盡快劃定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和建設管控地帶,設置保護標志;在財力、物力、人力上給予大力支持,按照應保盡保、能保則保的要求啟動保護工作。

          把創(chuàng)文與古建筑物保護相結合

          長期以來,很多歷史建筑雖然具有保護價值,但卻不夠格納入文物保護單位或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在舊城改造過程中,一些歷史建筑因缺乏保護陷入危險境地。事實證明,歷史建筑的修復利用,不但可以帶動一地的旅游發(fā)展,還可以保存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可真是“一修兩得益”的好事。對此,源城區(qū)已探索了一條有著本地特色的保護歷史建筑的路子。

          上城古建筑物保護性開發(fā)項目被列為2018年源城區(qū)實施舊城改造6大亮點工程項目之一,涉及李燾故居、石獅李屋、陳屋、潘屋、環(huán)金里小巷、西門小井、草行丘屋、南北門牌坊等8處古建筑物修繕。源城區(qū)提出,要以對歷史負責,對后人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修繕保護和開發(fā)。特別是要把上城古建筑物的保護和開發(fā)與太平古街區(qū)別開來,突出文化底蘊,把6大古建筑物景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純粹的特色文化旅游路線。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源城區(qū)還明確提出,要把創(chuàng)文與古建筑物保護相結合,對文物周邊路面、墻面“牛皮癬”不能簡單地一涂了之,要聘請專業(yè)清潔人員進行清理。同時對古建筑物的保護要突出修舊如舊原則,確保古建筑物風格一致,體現(xiàn)古建筑物的滄桑和原味;要確保古建筑物的產權和使用權不變,特別是在以政府撥款補助修繕經費為主的情況下,做到原業(yè)主產權和使用權不變。

          本報記者 張濤






          上一篇:源城區(qū)“門前三包”執(zhí)行好 大街小巷舊貌換新顏
          下一篇:我市全面推進城市公廁改革,打造雷鋒式保潔員團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里番肉片h排行榜|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内裤护士|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做爽爽|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久久婷婷| 日韩欧美亚洲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国语对白露脸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电影网|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中文资源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里番本子侵犯肉全彩3d|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 日本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免费体验区观看区|